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版权信息 书  名 新药的故事 作  者 梁贵柏 责任编辑 刘免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76905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下载资料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http561856124.wordpress.com/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目录 CONTENTS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一桩“赔本买卖” 第二章 人类与细菌的“军备竞赛” 第三章 为了一个没有河盲症的世界 第四章 遭遇“黑天鹅”的有准备之人 第五章 从后继专利药到更优专利药 第六章 当“头号杀手”遇上“头号大药” 第七章 “是药三分毒”的背后 第八章 凝结中国科学家毕生心血的HPV疫苗 第九章 挑战新世纪的健康威胁 第十章 默沙东的中国缘 第十一章 “不抗癌”的抗癌新药 后记 注释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序言(一) 我怀着强烈的兴趣阅读了梁贵柏博士撰写的《新药的故事》大部分 内容,对于目前非常活跃的生物医药领域,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好 书。 作者梁贵柏博士曾经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是新药研发第 一线的优秀科学家。梁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长期向业界前辈 们学习的体会,以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从抗生素到抗癌生物药 等对人类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的药物,以及它们跌宕起伏的研发过程。 新药的创新,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也落后于印度和古巴等国 家。我们可以从这本新药研发历史的科普书中体会到创新的真谛。 首先,药物创新是一个艰苦的历程。什么是创新的动力?我相信每 一个原药创新的科学家,在研究开始时绝不是先想到这个药研发出来后 会给他带来多少利益,而是出于对“未知的未知”或“已知的未知”的强烈 好奇心,以及对广大患者,特别是完全无助、在当时无药可治患者的强 烈责任感,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青霉素的产业化,艾滋病、河盲症 药物的研发一样。科学家对未知的好奇心,永远是他们执着追求的动 力。其次,创新总是青睐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偶然发现一只黑天鹅不 放过,更深入观察,就得出天鹅不等于白天鹅的结论。科学家常常不轻 易放过意想不到的现象与实验结果,再深入探讨,就会有新发现。再 次,坚持与执着是创新者最重要的素质。君不见,在本书提到的创新药 物中,有哪个不是通过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制成功的? 我和台湾地区的一位学者合作研发一种抗实体瘤新药,在他研究15年的 基础上,又进行了25年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及评审否决,我们均已年 迈。三年前他因突发性脑卒中半身不遂,曾想打退堂鼓,但看了这本 书,我们要向书中的主人公学习,看到曙光,坚持下去就可能胜利!最 后,精益求精。20世纪80年代,卡托普利已经是非常好的降血压药物 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常有白细胞降低及皮疹的副作用,科学家继续努 力,更有效而且副作用小的依那普利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问世了。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对于从事药物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温故知新的 书。现代医药研发从磺胺、青霉素到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经历过去半 个多世纪里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集中体现了生物工程技术最前沿的突 破性成果,以及这些看似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突破如何被创造性地应用到 健康领域,为人类造福。下载资料请关注我的博客 https://http561856124.wordpress.com/ 对于政府官员、单位领导和企业家来说,这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 的、有大局观念的书。从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开始,一直贯穿着“以人 为本”的理念,只要是老百姓急需的药物,哪怕价格低,甚至没有利 润,都要研发! 对于普通的社会公众来说,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作者用非常通 顺的语言,清晰地讲述了新药研发的史实和知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多 年来的体会和思考。作为一名理科出身的资深科学家,作者的文字素养 可圈可点,尤其是在解释新药研发的科技背景时,并不令人感到艰深和 乏味,而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 21世纪的新药研发仍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突破性进展,需要更多的 投入,还需要有更多像《新药的故事》这样优秀的科普书籍问世,从而 提高公众的医药知识水平,使医药创新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心和支 持。 2018年7月11日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序言(二) 《新药的故事》经过作者辛勤的努力,即将付梓。我有机会在出版 前看到书稿,阅读之后有一种先睹为快的感觉,深感这是一本难得的好 书。 本书作者梁贵柏博士曾在美国默沙东公司从事新药研究十多年,是 一位新药研究领域的资深科技专家。他起初并没有想到要写一本书,只 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写了一些散篇的新药研究的“故事”。后来越 写越多,越写越深,结集成册,就形成了这样一本多侧面立体展现近代 人类社会与疾病抗争历史画卷的书籍。 这本书叙述了人类面对各种疾病挑战开展新药研究的探索过程,这 是一个各国政府、人民、科技界和全社会都关心的主题。在当代,创新 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 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创新与集成,是新世纪科技和经 济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 究成果成为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成就之一。这些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使 新药研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药物研究与医药产业进入了一 个革命性变化的新时代,也使新药研究领域成为当代最受关注的科技创 新领域之一。本书讲述的新药研发故事,清晰地勾画了一些对人类健康 产生深刻影响的新药诞生的脉络,不仅涉及新药研究的科技问题,也涉 及新药研究的方向遴选与决策、组织与管理问题,内涵深厚,深入浅 出。书中始终贯穿着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 神,体现了丰富的学术内容、严谨的科学逻辑。这些对于新药研究领域 的科技创新必将带来诸多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这是一本讲述科学研究的书,但是它又不限于科技本身,而是真 诚、富有感染力地表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既包括科技工作者探 索未知的好奇心,“攻克顽疾,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也包括讲道义、讲 责任的真正企业精神,书中讲述的伊维菌素捐赠和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的 故事可以讲是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在这里看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 行不悖,相辅相成,两者的结合既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个人走向成功的必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备要素,也是一个企业成为“伟大的企业”的必由之路。 本书讲述了许多科学的史实和知识,但是并不艰深难读,也不令人 感到枯燥乏味。我打开这本书,浏览了开头的几行文字,就禁不住被深 深吸引,很想一口气读下去。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在药物研究领 域具有自身的创新实践和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另一方 面也是得益于他的文字素养。他能够用生动、洗练的笔触,在清晰交代 科技内容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包括人生的感悟,使内 容有血有肉,也使文字具备了一种隽永的风格。这就使读者的阅读过程 成了一种愉快的体验。 我在药物研究领域学习和工作了多年,看过不少有关药物研究的书 籍。我要说,这本书是非常独特的一本。我们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学习 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人类的科学精神和不懈追求。我相信这本书不仅 适合药物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阅读,事实上我觉得它适合 更多人阅读,无论是政府官员、单位领导、企业家,还是普通的社会公 众,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获益。 2018年12月10日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第一章 一桩“赔本买卖” 从抗艾滋病药物研发谈以人为本 60多年前,默沙东制药公司 [1] 时任总裁乔治·W.默克(George W. Merck,1894—1957)说了一句名言,成为公司的座右铭,一直被引用 至今:“我们应该记住,医药是用于病人的。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制 药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利润,利润是随之而来的。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 点,它(利润)从来不会失约;我们记得越清楚,它就来得越多。” [2] 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它讲的是新药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以人 为本的责任与义务。默克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默克先生同意将独家开发链霉素的专利无偿退还给罗格 斯大学基金会,与其他药厂共同开发和生产链霉素,有效阻止了全球性 肺结核病的蔓延。 [3] 默克先生认为,制药公司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与学 术界的良好关系和密切合作比任何一种新药的利润都更重要。在以市场 经济为主的全球化进程中,追求利润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同时也意味 着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如何把握眼前 的利润和长远发展、人类健康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始终困扰制药界的难 题。 艾滋病阴云笼罩 1981年,美国纽约和旧金山的医生几乎同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奇怪病 症,该病的患者会被诱发出一些常见于有免疫缺陷人群的感染和癌症, 所以被称为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这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 病,而且当时缺乏治疗手段,病人经确诊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 很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慌。医学界对此高度重视,立即 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1984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最先找到了致病的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又称艾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滋病毒[AIDS Virus]) [4] ,而如何有效阻止该病毒对人体免疫细胞的 入侵,控制它的复制,并最终将其清除的重任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制 药界同仁的肩上。 1986年,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又称默沙东实验室[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首席科学家爱德华·斯考尼克(Edward Scolnick)博士 宣布在

pdf文档 新药的故事

医学 > 药物学 > 药物学 > 文档预览
120 页 0 下载 103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新药的故事 第 1 页 新药的故事 第 2 页 新药的故事 第 3 页 新药的故事 第 4 页 新药的故事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15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05 09:46:1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