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书名: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作者:(美)安德鲁·基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3-01 ISBN:978-7-5133-3419-8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众联网 引言 天下无新事 第一章 莫尔定律 自主权 摩尔定律 信息就在地图里 “人性”一词正流行 第二章 治愈未来的五大对策 测试版世界 博斯维克的五点对策 组合战略 第三章 出了什么问题 城镇边缘的黑暗 怀念未来 私有超级大公司:末日四骑士 互联网能拯救世界吗? 第四章 乌托邦:案例研究(上) 云中国度 信任、信任,还是信任 E托邦 摩尔定律 此处有监控 第五章 乌托邦:案例研究(下) 智能岛屿 地理就是力量 数字社群主义 为什么2020年可能是1984年 第六章 监管 泰迪·罗斯福的化身 硅谷的屠龙勇士 一个丹麦人自己的房间 数字大分歧 创新的老大哥 第七章 竞争性创新 再次去中心化 打赢后半场战斗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第八章 社会责任 时间之外的视角 超级公民 这很复杂 空间之外的视角 第九章 劳动者和消费者选择 罢工 性、毒品和莫尔定律 律师反击 第十章 教育 人生的快乐 人擅长做什么? 逃离“筒仓” 重返乌托邦 莫尔定律的教训 结语 我们的孩子 致谢 注释 献给我们的孩子 “此外,议事会照例不在某一问题初次提出的当天讨论,而是留到 下次会议上。他们一般这样做,以防止任何成员未经深思,信口议论, 往后却是更多地考虑为自己的意见辩护,而不是考虑国家的利益,即宁 可危害公共福利,而不愿使自己的名声遭受风险,其原因是出于坚持错 误的、不适当的面子观点,唯恐别人会认为他一开始缺乏预见——其实 他一开始本应充分预见到发言应该慎重而不应轻率。” [1]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 1 引号内译文出处:《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译 者注。本书除特别注明,脚注均为译者注。 ➣ 前言 众联网 过去十年来,我一直在写文章批评数字革命,结果被人用从卢德分 子到乖戾老头子、再到“硅谷敌基督”等各种难听的名字叫了个遍。起 初,只有寥寥数位作者挑战互联网造福社会这种一贯的看法,我就是这 几个持异见的人之一;但在过去几年里,对于技术的将来如何,主流看 法已经从乐观转向悲观,因此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如今,似乎人人都在笔伐监控资本主义、大数据垄断者、无知的网络大 众、不成熟的硅谷亿万富翁、假新闻、反社会的社交网络、技术带来的 大规模失业、数码成瘾和智能算法导致的生存风险。世界终于跟上了我 的看法。现在没有人再叫我敌基督了。 我的本职工作是企业家,连续创业数次,大部分时候遇到的时机都 不对。创业的经验告诉我时机就是一切。此前,我已经写了三本书来揭 露数字革命的阴暗面,当下这个时机正适合写一些积极的东西。因此, 本书不会再长篇大论地抨击当前的技术,而是要对技术前景面临的诸多 问题给出建设性的答案。用硅谷一个时髦的词来讲,这是我写作生涯的 一个“中心点”。您即将开始读的是一本讲解决方法的书。未来当然需要 治愈,问题是该怎么做。 这也是一本讲人的书,我尝试以对人的叙事角度来写作。本书讲的 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从爱沙尼亚到新加坡,再到印度、西欧各国、美 国,还有其他地方——正在试图解决我们这个数码时代的巨大挑战。十 八世纪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说过:“人性这根曲木,决然造不出任 何笔直的东西。”然而这本书描述的人们却展现出了笔直的东西来。尽 管不存在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能够用来创造理想的网络社 会,人们的这些共同之处是以他们的决心——我称之为“自主权”——面 对桀骜难驯,同时又不负责任的技术力量,去塑造自己的命运。 当前“物联网”是个炒得很热的概念,有些炒作也有些道理——它的 意思是智能物件的网络,是硅谷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中最新的一样。但本 书要讲的不是物联网,而要展示一个众联网。我要讲的是,只有智能的 人类,而非智能的技术,才能治愈二十一世纪的未来。纵观历史,只有 作为创新者、监管者、教育者、消费者,最重要的是作为参与公共事务 的公民,才能解决问题。当下,我们传统的“人性”观正受到人工智能 (AI)和其他智能技术的威胁,本书的中心思想讲的正是人的真实本性 ——这一老之又老的概念。 可是,全球的人们联合起来成功治愈未来,这一前景并非必然能实 现。我们面临的问题紧迫复杂,时间有种种特点,唯独不是无穷的,至 少对我们人类而言如此。比起前身模拟时钟,数字时钟似乎走得更快, 数字迅速跳动,分秒不停。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便可能沦为大型高科 技企业新产品和新平台的附属,越来越无力。我们的文化已被缓慢逼近 (同时令人不寒而栗)的技术决定主义感染,因此本书要发出战斗的号 令。本书还要提醒读者,如果我们要建设一个适宜生存的数字未来,就 必须牢记人有自主权——我们自古以来塑造自己社会的责任。 未来不是智能汽车,永远没有办法自动行驶。我们所有人,就算是 硅谷敌基督,也没有超人的能力。但只要我们像历史上的前辈们一样携 手合作,就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本书献给孩子,因为他 们,未来才重要。 安德鲁·基恩 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2017年7月 ➣ 引言 天下无新事 当今,未来似乎已经破碎了。我们被卡在两种文明的、截然不同的 操作系统之间:二十世纪的老系统已经失灵,取而代之的二十一世纪 版,按理说应是升级版,却也运作不良。问题表现得随处可见:工业经 济衰微、贫富差距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世纪之交的文化病症泛滥、 后冷战时期国际联盟瓦解、对传统制度信任减少、传统政治意识形态过 剩、关于何为“真相”的认识论危机,以及民粹主义对于建制的大肆攻 击。对于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很清楚,却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让一切重 新走上正轨。 是什么让世界四分五裂?有人说是因为全球化过度,又有人说是全 球化不足。有人认为要怪华尔街和对利润贪得无厌的自由市场货币资本 主义,他们称之为“新自由主义”。还有人认为问题在于我们这个新的、 不稳定的国际体系——例如,俄罗斯存在个人崇拜式的集权主义,他们 认为这样一个俄罗斯正在不断用假新闻破坏欧洲和美国的稳定。美国的 真人秀明星唐纳德·特朗普靠排外主张和民粹主义上台,英国人公投结 果导致脱欧——有时真的很难说这些事件究竟是导致我们目前处境困难 的原因还是结果。但明白无误的是,二十一世纪的精英已经和二十一世 纪的民意脱节了。我们的精英面临的危机,不仅解释了为何最先进的民 主国家内部缺乏信任,深受其扰,还解释了为何左右两派同时对传统统 治阶级存在民粹主义的愤恨。但我们似乎不只是与二十世纪的建制脱 节,所有人都和更重要的东西脱节了,可能是和我们自己脱节了。在一 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什么才是作为人的意义,我们和这也脱节了。 乔布斯发布带魔力的“苹果”新品时,每每吊足了观众胃口还不肯揭 开产品真面目,并不忘添一句:“还要说一点。”我也“还要说一点”,这 一点是我们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事。世界被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场 数字革命正是种种混乱产生的主要背景。 2016年,我到纽约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简称WEF)工作坊的一个活动,活动为期两天,主题是“数字转型”。活 动的焦点是各种互联网新技术——包括移动技术、云技术、人工智能、 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带来的“组合效应”。研讨会得出结论:“正如十八 世纪以来蒸汽机和电气化给经济各个领域带来革新,现代技术也开始急 剧改变当今的各个产业。” 1 这一转型涉及的经济规模令人目眩。WEF 工作坊相信:如果我们能保证数字革命在正轨上发展,到2025年,数字 革命可为全球经济带来多达一百万亿美元的效益。 正被数字技术急剧改变的不仅仅是产业。正如工业革命颠覆了社 会、文化、政治和个体意识,数字革命也正在大幅改变二十一世纪的生 活,这涉及的就远远不止一百万亿美元了。今天的结构性失业、不平 等、失范现象、缺乏信任,还有这个焦虑时代的民粹主义愤怒情绪,从 某个角度来说,都是这一大变动日益狂乱的后果。网络技术——或多或 少由乔布斯最重要的发明iPhone促成——与其他数字技术和设备一起, 正剧烈扰动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整个产业——教育、交通运 输、媒体、金融、医疗和旅游接待业等——都因为这场数字革命而天翻 地覆。我们把工业文明的许多方面都视作理所当然,比如工作的性质、 个人的权利、精英地位的合法性,甚至人的意义,在这个混乱的新时代 这些都遭到了质疑。同时,硅谷正变成西海岸的华尔街,在这里,拥有 数十亿身家的企业家们成了宇宙新的主宰。比如,2016年,科技公司给 出的股权薪酬金额超过了华尔街给出的奖金。 2 所以,是的,我们的新 世纪正是网络的世纪。但是,至少迄今为止,它也是一个经济上不平 等、工作无保障、文化上困惑、政治上混乱、生存上恐惧等现象不断加 深的时期。 当然,天下无新事。WEF工作坊“数字转型”活动提醒我们,几百年 前的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同样扰乱了世界,令其天翻地覆,并以剧烈的 方式彻底改造了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对于这样的大转型中产 生的种种令人无所适从的变化,十九世纪的回应分三 种:“是”“不”和“也许”。 反动派中大部分是卢德分子和浪漫主义保守派,他们想要摧毁这个 新的技术世界,回到至少对他们而言更宁静的时代。理想主义者的行列 中既有坚定支持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者,又有坚定支持革命的共产主义 者,这一点不无讽刺;他们相信,如果让工业技术按照其内在逻辑自然 发展,最终会创造出一个物质无限丰富的乌托邦式经济。还有一派是改 革者和现实主义者,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有责任感的左右两派官 员、商界人士、劳动者、慈善家、公务员、工会成员,以及普通公民, 他们主张用人的自主权去修复新技术带来的种种问题。 今天,对于周遭正在发生的剧变是否对我们有益这个问题,也能看 到相似的“是”“不”和“也许”三种答案。浪漫主义者和仇外者拒绝这种连 接全球的技术,认为其违背了自然法则,甚至违背了“人性”本身(在数 字时代,“人性”这个词用得太多,却定义不明)。硅谷的技术乌托邦派 和某些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者都坚持认为,数字革命将一劳永逸地解决社 会的痼疾,创造极其丰饶的“后资本主义”未来。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变 革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位决定论者特别热切地宣扬这点, 称之为“必然之事” 3 。持“也许”答案的人,包括我在内,是现实主义者 和改革者,而非乌托邦派和反乌托邦派。我们认识到,当前最大的挑战 是以既不妖魔化技术也不美化技术的务实态度,解决这个大转型时代的 问题。 这是一本持“也许”观点的书,基本的信念是相信数字革命可以像工 业革命一样,成功地被驯服、管理、改革。本书希望,这次转型中最好 的方面——创新、透明、创造力的

pdf文档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人文社科 > 社科 > 社会科学 > 文档预览
206 页 0 下载 95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第 1 页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第 2 页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第 3 页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第 4 页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0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11 11:38:5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