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与机器赛跑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危在旦夕 哪里才是人类退守的高地 第一部分 小心,人工智能要来抢你的工作了 01 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作革命正在爆发 计算机已经成了真正的决策者 你为什么要小心 从工人到机器工人 我们还剩多少时间 人类到底擅长什么 工作的未来 02 智能机器到底有多聪明 AI之春 从最卑微的能力开始,到最令人恐惧的未来 另一双手,另一双眼睛 越来越自主的智能机器 机器学习,与情境感知密切相关 锻造思维之魂 人类还能做什么 03 恐惧机器,不如让智能为己所用 答案是智能增强 头脑的车轮 智能机器不是工作的终结者 消失的3小时工作制 按0键或者呼叫“人工服务” 拔掉插座,不是唯一的选择 获得持久就业能力的5大生存策略 一次简短又刺激的保险承保之旅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机器人金融顾问 第二部分 智能时代,制胜未来工作的5大生存策略 04 生存策略一:超越 建立全局观,弥补人工智能的决策短板 全局者,智能金字塔的塔尖 3大关键决策,让人的价值完美体现 新闻工作,一种机器能够完成得很好的工作 全局视角,人的拿手好戏 构建一个生态系统 贴近,但也要前进 周到的工作设计 创造人与机器的平衡 05 生存策略二:避让 让人做人做的事,机器做机器做的事 哪些工作是机器无法做到的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是具备多元智能的人 你真能学会“非认知”智能吗 把艺术带入工作 一切都是为了解放人类 被低估的人类 成就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思想的车轮 06 生存策略三:参与 让我们与人工智能一起工作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紫人” 照亮人工智能的“黑匣子” 参与者也并不是金饭碗 人与机器的桥梁 你是天生的参与者吗 做到热情和投入 未来是光明的 07 生存策略四:专精 找到那个没人想自动化的领域 反机器的经济学 别以为乔布斯不需要大学学位,你也不需要有些人以让年轻人在机器时 代找到工作为由,倡导他们要接受更多的正规教育,特别是STEM教 育,我们之前已经抨击过这些人了,现在我们也不打算就此停止。研究 院之所以臭名昭著,就是因为他们分裂学科并且把学生推向智能的细枝 末节。就像那个老笑话所说的:“关于越来越少的东西你知道得越来越 多,直到最终你对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了如指掌。”职业之路变得狭窄并 不是什么正确的方向,哪怕对于那些选择专精之路的人来说,也是如 此。 专精你的内核 10 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用技术专精你的领域 一个关乎内驱力的问题 专精者们并不孤独 打造你的专精之路 08 生存策略五:开创 创造支持智能决策和行动的新系统 一步一步工作,开创! 没人知道未来工作的最终数量 开创者的8条工作法 第三部分 人工智能不会让工作裂变,只会把它变得更好 09 智能机器时代,打造完美员工的7个步骤 你不是贡献者,而是管理者 员工第一,机器第二 付诸实践,人机结合才能创造兴旺未来 无可避免的头疼 10 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智能增强 STEM教育是唯一的答案吗 教育应该促进人与机器的协作 “挑选赢家”,创造更多就业 比重新分配财富更重要的是保障基本收入 人工智能的恐惧并不只针对生计,而且关乎生命 谁有权利做决定 让人工智能掌舵 致谢 译者后记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1月出版 由HarperCollins Publishers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 陆(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人机共生 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 茱莉娅·柯尔比 译者:李盼 字数:286千 电子书定价:80.99元 ONLY HUMANS NEED APPLY:Winners&Losers in the Age of Smart Machines Copyright©2016 byThomas H. Davenport and Julia Kirby 前言 与机器赛跑 在西弗吉尼亚塔尔科特(Talcott)风景如画的郊区,矗立着一个男 人的雕像,他击败了威胁要夺走他工作的机器,虽然这种成功只持续了 很短的时间,这个人就是约翰·亨利(John Henry)。1870年,他在切萨 皮克和俄亥俄铁路公司(Chesapeake&Ohio Railway)工作,职位是钢钻 机师,和同伴们负责在大转弯山(Big Bend Mountain)开凿一条将近两 公里长的隧道,而与此同时,管理层引进了一台蒸汽动力钻孔机。亨利 说他可以胜过钻孔机,而且也确实做到了,只不过不久之后就因劳累过 度而去世。《路边美国》(Roadside America)是一本提供各种新奇景 点信息的著名指南,这本指南中总结说:“对于普通劳动人民来说,他 的故事之所以鼓舞人心,是因为这个故事明显表达出了人们内心的一些 渴望。” 我们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对于亨利来说,打败机器如此重要?与此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他战胜机器的故事至今仍 然能让我们产生共鸣?为什么会有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和那座雕像?为什 么我们还要教学生们唱关于他的歌谣? 人们对机器侵蚀人类工作的现状感到忧心忡忡,而这种焦虑已经深 入人心。大约在大转弯隧道(Great Bend Tunnel)开通的60年前,卢德 派[1]对织袜机、精纺机以及动力织布机进行了更严重的破坏,因为这些 机器让纺织工人再无用武之地。约翰·亨利事件大约80年后,也就是 1955年,在俄亥俄州的布鲁克帕克市(Brook Park),福特汽车公司的 工人奋起反抗那些前所未有的流水线自动化系统。他们举行的“野猫”式 罢工[2]得到了当地工会领袖艾尔弗雷德·格拉纳凯斯(Alfred Granakis) 的支持,他把制造业的自动化称为“省钱的弗兰肯斯坦”。 该事件的后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积极得多。我们可以引用许多能够 揭穿被经济学家们称作“卢德谬论”(Luddite Fallacy)[3]3的经济学研 究。这些研究表明,生产力的提高总是会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即使没 有立即实现,但最终也会实现。没错,虽然很多工作不再需要人们亲力 亲为,但与此同时,科技也会为人们带来众多全新的高阶工作。对于人 类来说,总能有更好的退守位置。“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虽然确实会导 致失业,但这些都是暂时的。甚至在今天也是如此。尽管牛津大学的一 项研究称,美国47%的工作在不远的未来都面临着因计算机化而消失的 风险,但经济学家以及很多技术供应商却保证说,这次的情况会和以前 一样。 但如果这次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该怎么办?如果人类不再占有 高地了呢?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点,那就是:今天正在被取代的工作和过 去的工作类型是不同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机器挑战的工作类型, 归纳出自动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器将人们从那些让人身心俱疲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 是后工业革命时代发生的故事,这一时期的变革促使人们离开农场进入 工厂,随后,当这些工人面对如飞梭、多轴纺织机以及动力织布机这样 的新式机械装置时,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毫无用武之地。这个过程同时也 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 以富士康为例,这是一家为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全球性电子品牌代工的中国制造商。 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开始把机器人投入生产线来从事焊接、抛光这样的工作,且第一 年就投入了10 000台。2013年,总裁郭台铭在富士康的年会上说,公司现在的雇员已经超 过了100万人。但是他很快又补充说:“未来我们将会增加100万台机器人雇员。” 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意味着必然会有几十万人类工人不会再被富 士康雇用,地方经济也将面临巨大的失业问题。但是从工人个体的角度 来说,损失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这些被夺走的特定职位通常来说 也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在亚马逊庞大的仓库中,如果工人们必须从库房的一端跑到另一端 才能完成挑选和包装的任务,就会让这份工作变得很辛苦,以至于让在 那里“工作”(卧底调查)的记者发表了一系列言辞激烈的文章,抨击亚 马逊施加给工人们毫无人性的工作任务。所以,现在亚马逊利用Kiva系 统机器人(也就是现在的“亚马逊机器人”)把货架搬到工人面前,这样 就可以让工人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工作。要知道,相对于目前的机器人 来说,人类工人在寻找特定商品和合理包装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让工作变得更简单了吗?毫无疑问,当然。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亚马逊 只需要更少的人就能完成同样数量的订单了?当然。 当机器接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自动化又紧跟着工人们进入了 他们所退守的高地,进而开始了自动化的第二阶段。从大体上来看,这 个领域的工作已经不再属于那种脏、累、差且危险的范畴了,但“枯燥 乏味”成了这类工作的代名词。想象一下20世纪60年代的秘书们,他们 或在打字小组中埋头苦干,或在转录备忘录的潦草文字,因为他们需要 把那些潦草的文字或者口头语改得清晰、严谨。有人可能会把这样的工 作称为“知识性工作”,因为该工作需要的是大脑而不是肌肉。但是很明 显,这种工作不涉及太多的决策。在计算机被发明出来之后,机器很轻 松地便能胜任这类工作并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对于某些秘书类工作来说,下面这个例子能很好地展现出机器在这 类工作上所表现出的实力。当达文波特在写作这个章节时,他打算在那 周晚些时候约一个朋友在咖啡馆见面。当他看到通过邮件所抄送的内容 时,发现自己的朋友雇用了一个名叫“埃米”(Amy)的助理。达文波特 对此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他的这位朋友是一位独立咨询师,根本不可能 有助理的。这位朋友写道: 埃米: 你好! 请在9月19日星期五上午9:30,为我和汤姆[4]安排在坎布 里奇的Hi-Rise咖啡馆见面。详细内容我们当面谈。 多谢! 朱达 达文波特很好奇,于是他查了一下埃米的邮箱后缀“@x.ai”所代表 的公司。结果发现,X.ai是一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软件来解读文本并 帮助安排会谈的公司,而且这些工作都是通过邮件来完成的。换句话 说,“埃米”是自动运行的。与此同时,其他类别的诸如电子邮件和语音 邮件、文字处理、在线旅游网站以及互联网搜索应用这样的自动化工 具,正在蚕食那些原本属于秘书们的工作领域。 自动化第二阶段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是白领们。整个以服务为基础的 经济结构都在被侵蚀,而这个经济结构正是在农业和制造业工作被第一 阶段强大的生产力消灭之后才形成的。现代的很多工作都是事务性服务 工作,也就是说,这些工作的主角是人,而他们的职责是帮助顾客从复 杂的商业系统中获得所需。但无论是买机票、订餐还是安排会面,都是 些很程序化的事务,它们很容易被转换成代码。在现实中,计算机系统 已经能够实现自助式服务,你也许还认识一些因此而失业的银行柜员、 机票预订员和客户服务代表呢。至少,当你联系一家公司,却发现自己 面对的是一个网络界面时,就会觉察到人工服务已经变少
人机共生 (托马斯·达文波特智能商业五部曲)
人文社科 >
人文 >
人文-1 >
文档预览
255 页
0 下载
45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05 09:26: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