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归结都是壮美性 一 导言 二 中国绘画上之主观问题 三 中国绘画上之对象问题 四 中国绘画上之用具问题 五 中国画论中之一般的艺术问题 六 结论 附录 唐代的伟大批评家张彦远与中国绘画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大美不言 :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 李长之著. --北京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3 ISBN 978-7-5596-2620-2 Ⅰ. ①大… Ⅱ. ①李… Ⅲ. ①中国画-绘画理论Ⅳ. ①J2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28109号 大美不言 :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作 者:李长之 出版统筹:新华先锋 责任编辑:李 红 徐 樟 策划编辑:辛 睿 特约编辑:王 言 封面设计:易珂琳 版式设计:易珂琳 朱明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楼9层 100088) 大厂回族自治县德诚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字数120千字 787mm×1092mm 1/16 16印张 2019年3月第1版 2019年3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596-2620-2 定价:69.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书若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8876681 010-88876682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梁实秋 历来论画的书,像“诗话”“词话”一般,往往失之于散漫,虽然言谈 微中,总嫌支离破碎,点点滴滴的贯穿不起,再不然就是失之于玄虚, 惯用几个含混的字眼,而其含义难以捉摸。李长之先生这本小册子没有 这两种毛病。如其书名所示,他是要给出一个“体系”。在目次的第一页 上他写下了一个副标题:“确定中国绘画之特色为壮美性说”。壮美性说 就是他所要阐明的体系。此说得力于康德的优美壮美之说,这是著者明 白承认的。把复杂的中国画理编排归纳在这么一个体系里,这是著者苦 心经营处。 其实这本书的更能引人兴趣者乃是著者对于这个体系的批评。结论 云: 我觉得中国画是有绝大价值,有永久价值的,然而同时我觉得它没 有前途,而且已经过去了。 这种艺术是绝无法继续的了……,主观上看,我们是不是还能铸造 在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之中呢?社会变动了,我们的观念动摇了,我们对 于画的要求,是不是还要男性的呢?受了西洋文化的熏陶以后的民族, 是不是还安于那种老年的情趣呢?对象上看,我们的生活理想是不是还 可以山林为寄托呢?对于人物器具的情感,是不是还能像先前那样冷淡 呢?用具上看,我们今后的知识分子,有没有功夫去作那笔墨上的三十 年的练习呢?即使练习了,其欣赏的普遍是不是能一如往昔呢?中国绘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画的特色和价值,在它有一种形上学,但是可惜这种形上学已经崩溃 了!新的形上学还没铸造起来,即使铸造起来,也岂能和过去的一样 呢? 中国画在宋元到达了极峰,但也就是末途了。 中国画的永久价值是一事,能不能继续是一事,像希腊的雕刻一 样,不是只成了历史上的陈迹了吗?所以中国新艺术的开展,只有另行 建造,另寻途径了! 这一段话里充满了惋惜的意思。眼看着一种有绝大价值的艺术要变 成陈迹,当然要令人惋惜。凡是留心现代中国画的人,大概都觉得悲 观,好像是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元四大家的风范不可复见,即四王吴恽 亦不可复得。不仅中国画为然,中国旧诗也是一样,当代能诗的并无几 人,像“海藏楼”那样的作品已不多得,其他更无论矣。中国旧戏又何尝 不然?老成凋谢,瓦釜雷鸣!大概这些艺术的衰落,由于人才的凋零, 而人才之所以不盛,则由于“有闲阶级”的式微。艺术是“闲”的结果。人 在有闲的时候才得下功夫苦苦钻研,才能有成就。如果大家都忙着衣 食,忙着名利,忙着追求现代的专门知识,用毛笔的机会根本就不多, 怎能产生画家?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客观环境固然可以决定一种艺术 的盛衰,但客观环境也不是硬邦邦的一点都不受人为的力量的影响。现 在西洋文化进来了,我们的社会变动了,士大夫阶级没落了,这是大势 所趋,无可挽回的事。可是如果有一批爱好艺术的道地的中国人有意不 使国画成为绝响,在这急遽变化的社会潮流当中,划出一部分力量投在 有闲的生活里,似乎也未尝不可培养出一些好的作品。即以西洋画为 例,那也是很需要多年修养的,但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度里,并不曾绝 迹。如果毛笔墨纸的来源断绝,中国画家就灭亡。否则中国画的前途虽 然暗淡,只要有人肯下功夫,一时尚不至于完全消灭。不过,从前文人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画的全盛时代的情况,当然是永远不会再有的了。 还有一点:中国画已有定型,犹之中国诗、中国戏,规模是不容再 改动的,一改动便不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李先生结语所说:“所以中 国新艺术的开展,只有另行建造,另寻途径了”,颇值得考虑。评者私 意,以为中国画将来也许堕落以至于灭亡,但是中国画不能再翻出什么 新鲜花样,没有改良改造的余地,毛笔水墨宣纸只能产生这样的画,要 画也只有山水花卉这么一套,讲画理也只有“气韵生动”“写胸中逸气”那 么一套,讲技术也只有用笔用墨那么一套,此外没有别的法门。中国画 里加上飞机汽车以及西装少年,或是撷取其他当前写实题材,都是偶然 做戏,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思想上不该复古,艺术上却无法维新。 中国画是不是要遭遇希腊雕刻的命运呢?看样子恐怕不免。我们是 不是由着它去,有没有一点办法呢?李先生的书使我们不能不想。 原载于一九四六年一月《时与潮文艺》五卷四期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归结都是壮美性 ——说李长之的《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于天池 李书 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批评家李长之先生的《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虽然受到过梁实秋先生的欣赏赞誉,并曾被专收民国年间原典著作的 《民国丛书》所刊载,但在目前的大陆读者中,即便是学界,是专门研 究民国美学著作,乃至绘画史方面的学人也鲜有人知。然而,《中国画 论体系及其批评》却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好书,是无论如何也不 应该被遗忘的。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是1944年在重庆由独立出版社出版的, 其时诚如长之先生在“导言”中所言:“国人对于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在 过去从历史的——实用的观点去整理者多,从体系的——哲学的观点去 整理者则少。” 长之先生说的话,距今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在当下却仍然适 用。因为在当今的美术界,“对于中国画论和中国画”的研究,仍然 是“从历史的——实用的观点去整理者”多,而“从体系的——哲学的观 点去整理者”少。——岂止少,简直仍如空谷足音!《中国画论体系及 其批评》之被忽视和遗忘,究其原因,大概既与国人缺乏哲学思考的传 统和习惯有关,也由于从体系的——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画和中国画论 较难有关。这么说,并不是就简单认为从历史的——实用的角度研究难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度低,而是从研究方法上看,从体系的哲学的观点去研究,更需要综合 概括,更需要对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史了然于心。 二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虽然典籍浩繁,但除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 个别作品,多是片言只语,随笔性多,体系者少,缺乏统系。面对散乱 的历史材料,如何整理出体系来,不能说不是一种挑战,一种开拓性工 作。《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在这方面做了艰辛的尝试,实在难能可 贵。长之先生说:“一切艺术总是包括着三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主 观——就是创作者的人格问题;二、对象——就是艺术品的取材问题; 三、用具——就是创作者所借以表现艺术品之取材的手段问题。中国画 在这三方面,无论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其特殊的问题与特殊的面目,从 前所有的画论,似乎都可以隶属于这三者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在好像 没有头绪的画论中,找出一个体系来并且因而可以看出中国画在艺术上 之究竟的意义和价值来。”“我们试从主观、对象、用具上看,则中国绘 画的特点可以立见,而所有中国绘画的理论也都可以看出一个系统来。 这像许多铁屑一样,一放上磁石,就会马上若有一种秩序的光景 了。”当然,主观、对象、用具,三者并非并列的,而是有内在的逻 辑:“所谓主观,是指艺术品中所要表现的艺术家的人格。这是艺术品 的核心;因为,对象不过是一个手段,用具就又是手段之手段而已,所 以都比较次要。”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首先从“中国绘画上之主观问题”入手。 长之先生认为,中国绘画在主观上最重要的特色,是“要求士大夫 的”。“这一点,其形成中国画之特殊面目者非常之大,关系中国画论之 体系者非常之深。”从“士大夫的意识,士大夫的生活,士大夫的教养,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士大夫的人格,反写实的精神,以及作为形上学的根据的理”六个方面 进行论述后,长之先生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画在对主观的要求上,是三 点:男性的,老年的,士大夫的。归结都是壮美性。——这乃是中国画 的真精神和独特处”。 在对象上,长之先生认为,“中国画,不像其他民族的艺术一样, 在对象上漫无选择。无论就质论,就量论,中国画的对象,却都有其特 点。因为中国画所画的东西,只是一种代表的意义,所以中国的山水, 并不是风景画;中国的花卉,也不是写生画;其背后乃是另有一种意义 的,这就是就性质论,中国画和其他民族的艺术一个大不同处。”“中国 画,对于人物,是居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一方面是视为畏途。”“一方面 是并不重视。”“中国画之对象,既集中在山水、竹石、梅兰等,则无疑 也表示了一个趋势,就是趋于单简,同时不言而喻的,也就是适合于表 现壮美。” 在用具方面,长之先生认为“中国绘画的用具就是笔墨。所以中国 许多绘画的问题,都集中在笔墨上。恐怕再没有其他任何民族的艺术, 其受限制于用具,以及用具所予的方便,而且因为用具之故,造成那种 艺术的特色,像中国这样清楚的了”。“为什么中国的绘画与其用具的关 系这样密切呢?这个秘密只

pdf文档 大美不言

人文社科 > 人文 > 人文-1 > 文档预览
308 页 0 下载 88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大美不言 第 1 页 大美不言 第 2 页 大美不言 第 3 页 大美不言 第 4 页 大美不言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0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05 10:18:4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