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人口浪潮:人口变迁如何塑造现代 世界 [英]保罗·莫兰 著 李果 译 中信出版集团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人口与历史 第一章 引言 本书的主旨以及它为何重要 第二章 人口数量的重要性 大转变 历史上的人口大趋势 人口统计公式是怎样运算的? 人口带来的变化 人口数量与军事实力 人口数量与经济实力 国内人口而不仅仅是国际人口 简易人口学指南 数据 结论 第二部分 欧洲人口浪潮的合流之势 第三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胜利 领先者英格兰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解释人口增长 与海峡对岸比较 爱尔兰:例外中的例外 世界工厂:人口如何使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体 为了女王和国家:帝国移民 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傲慢 第四章 德国和俄国的挑战 衰落的英格兰 预防出生:避孕简论 大规模移民一如既往 德国的觉醒 搅局者俄国 欧洲的失败者和苦难的移民 傲慢与恐惧:对人口均势变化的反应 摇篮何以撼动世界 第五章 逐渐消逝的“伟大种族” 战争、流感与人口 欧洲的大衰退 留在欧洲 竞争、悲观情绪与政策 人口与独裁者 欧洲列强的终结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第六章 1945年以来的西方世界 从婴儿潮到大规模移民 婴儿潮的出生 婴儿潮的消退 第二次转型 白种人口的老龄化 墨西哥的人口浪潮 接踵而至的西方其他地区 败退的欧洲人? 第七章 1945年以来的苏联和东欧集团:冷战失败背后的人口学 退缩的俄罗斯 政治上的回应 人口与苏联的解体 俄罗斯奄奄一息? 俄罗斯的反击 俄罗斯以外的东正教世界 罗马尼亚生育率的跃升 南斯拉夫战争 消失的人口 第三部分 涌向全球的人口浪潮:欧洲以外的人口 第八章 日本、中国和东亚:人口大国的老龄化 日出之国:日本的崛起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战后的日本:向世界最高龄国家迈进 中国:迈向并超越第一个10亿人口规模 中国的人口过山车 亚洲人口浪潮 第九章 中东和北非:政局不稳的人口学 人口振动 伊斯兰教、石油和政策:中东和北非人口的生成 人口压力与内部崩溃 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冲突的人口学 第十章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最后的潮头和未来的前景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拉丁美洲 南亚的人口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浪潮最后的浪头 下一步去往何方?人口未来的颜色 超乎想象 附录1 如何计算预期寿命 附录2 如何计算总和生育率 致谢 延伸阅读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版权页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引言 献给我的孩子们 索尼娅、朱丽叶和亚当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第一部分 人口与历史 第一章 引言 1754年,19岁的琼·朗博尔德(Joan Rumbold)与约翰·菲利普斯 (John Phillips)相遇,当时她正住在伦敦的切尔西区。三年后,菲利普 斯抛弃了有孕在身且染上了淋病的琼,她最后走投无路,被济贫院收 容。当一个带服务性质的工作机会出现后,她便被派往临近的布朗普顿 工作,把儿子小约翰留在济贫院,小约翰在两年后夭折。[1]如今,这个 与绝望、抛弃和婴儿死亡相关的普通人的故事,会令多数发达国家中的 人感到羞耻,社会福利机构和媒体也会对此进行自我检讨甚至推诿责 任。但在18世纪的英国乃至当时其他任何地方,这实在不足为道。甚 至,人类有史以来便是如此。在当时或者更早的时候,欧洲成千上万, 甚至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女性身上可能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时的物 质生活极为匮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每天都要与饥饿、疾病或其 他灾祸做斗争。 从历史长河中回望,仿佛就在昨天,人类依旧过着肮脏、野蛮和寿 命短暂的生活。早期工业化甚至前工业化时期,普通人生活的任意一个 侧写,从饮食、居住环境,到生老病死、愚昧无知;从卫生条件缺乏, 到健康无法得到保证等,都很容易触动当代读者。例如,对西班牙葡萄 酒产区的农民来说,每年的关键季节都需要所有帮手齐上阵,养育小孩 的妇女只好把孩子“留在家中,任其裹着肮脏的尿布,眼巴巴地哭泣和 挨饿”。结果,无人看管的小孩可能就被院子里放养的家禽啄伤了眼, 或者被家猪啃伤双手,甚至还可能“掉进火堆中,或者……溺死在无意 中留在门口的水桶或洗衣桶里”[2]。因此,18世纪西班牙出生的婴儿 中,有1/4到1/3在活到一岁之前夭折,这一点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而在比利牛斯山的另一侧,法国普通农民——占当时法国人口的大 多数——的生活则相对好些。如今,法国的洛泽尔省是一个因皮划艇运 动和鳟鱼垂钓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在18世纪的时候,当地多数居民都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穿着破烂的衣服,居住在破败的村舍里。那里“遍地粪便”散发着令人窒 息的恶臭,村舍绝少装有窗户,地板上铺着残破的帆布和毛料当作床 用,“年迈的人、新生婴儿……健康的人、生病的人或者将死之人都躺 在上面”,而刚刚过世的人也并排放在一旁。[3]大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 农耕社会以来,全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可以见到类似 的悲惨描述。 早期乡村生活的田园诗幻想不过如此,它只有在一个城市化由来已 久,乃至丧失了对前工业化时代真实乡村生活记忆的社会中才可能存 在。这种真实的生活场景是简·奥斯汀笔下所有追求继承富有财产的贫 穷女主人公们极力避免的,即便这种追求不是为了她们自己,也很可能 是为了后代——他们生活在条件艰苦、经济下行、社会流动性弱且享受 不到任何福利的世界中。 如今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乡村生活与18世纪西班牙或法国的乡村生活 相比已大为改观。城市生活也从19世纪常见的悲惨状况(甚至当时世界 上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中走出来,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点在伦纳德 ·伍尔夫(他的妻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气更大)的回忆录中得到了很 好的体现。他生于1880年,卒于1969年,一辈子生活在英格兰东南部 (但有10年时间担任殖民地斯里兰卡的总督),目睹了当地生活条件的 转变。晚年的伍尔夫写道,他震撼于伦敦“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巨 大转变”(实际上在他的一生中,英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实现这种转 变),并将之视为“经济和教育取得的奇迹之一”。伍尔夫认为,贫民窟 及其“可怕的附属物”已不复存在。到了20世纪中期,那些从未见过19世 纪80年代的伦敦的人,压根无法想象彼时生活在“匮乏、肮脏、酒气熏 天和粗陋的贫民窟”中的穷人的状况。[4] 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英国。与伦纳德·伍尔夫一样,但比他晚一年 出生在维也纳的回忆录作者斯蒂芬·茨威格,也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那些年的生活的惊人改观。电灯照亮了曾经昏暗的街道,更加敞亮和 商品品种更加丰富的商店散发着“诱人的光彩”,便捷的电话、各种曾经 专为上流社会享受的舒适品及奢侈品现在已进入中产之家。人们不再从 井中打水,也不再“费劲地从壁炉中”生火。卫生条件改善了,污秽物减 少了,基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公众的贫困这个终极问题也不再是无 法克服的了”。[5]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在发展中国家最糟糕的贫民窟或者仅存的贫困乡村中,我们仍然可 以看到悲惨的、物质匮乏的景象。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些景 象不过是过往的回忆(如果他们真正经历过的话)。对于一些地方的人 而言,这些回忆远在天边;对于另外一些地方的人而言,这些回忆近在 眼前。 进入19世纪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物质条件、营养状况、住房、 卫生和教育条件都实现了巨大改善,这显然与经济发展有关,但也与人 口发展有关。也就是说,这些改善不仅与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相关, 还与人类出生的数量、存活至成人的比例、新生儿存活率、平均寿命, 以及各地区和国家或大陆间迁徙的可能性相关。在人口数据,尤其是出 生和死亡数据上,可以直观反映出来。 简而言之,与琼·朗博尔德及其1757年出生的不幸的儿子所生活的 社会相比,现如今多数人生活的社会,则以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婴幼 儿夭折数量显著降低,以及几乎所有出生的婴儿都能存活到成年为标 志。当今社会的预期寿命也更长,原因不仅在于婴儿死亡率降低,还在 于成年人死亡数量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能活到数百年前人们不敢 想象的寿命。在享受教育和节育工具的情况下,当今社会中的女性生养 的小孩也比以前少得多。很多女性选择不生育,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很 少有女性养育6个或更多的孩子。从琼·朗博尔德生活的时代一直到今 天,人口统计学表明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回到18世纪,地球上生活的人 数不足10亿。而如今的数字已经超过70亿。正如当今社会政治学、经济 学和社会学已完全不同于过去一样,人口统计学亦是如此。 1800年左右,从英国、美国和英国治下其他国家发端的人口增长过 程,首先影响整个欧洲,然后蔓延至整个世界。非洲大部分地区尚未完 成这一转变,但它们正在这条路上快步前进。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如 今只有不到6个国家的女性人均生养超过4个孩子,而在20世纪70年代, 这还是一种全球普遍的现象。此外,除了非洲,没有哪个地方的人均预 期寿命低于60岁,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水平,欧洲早在20世纪50年 代就已达到。20世纪中期取得的最高水平在几十年后成了全球标准,而 几十年前的全球平均水平,如今已成为世界多数地区的最低标准。这一 切都经由最基本和最复杂的手段达成,比如勤洗手、优化水源供应、避 免受孕、节制生育等基本措施,以及普遍改善医疗卫生和饮食水平等。 如果教育没跟上,这些手段就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不过有这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些最基本但又最关键的措施总比没有强,对女性而言尤其如此,要让她 们认识生育保健并加以传播和实践。除此以外,从农业到运输等领域的 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进步也得跟上。 长期以来,历史哲学家一直在争论塑造历史事件
人口浪潮
人文社科 >
人文 >
人文-1 >
文档预览
306 页
0 下载
54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05 09:44: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