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的肚脐 [美]迈克尔·西姆斯 著 侯福莉 王欣然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前言 序曲:体肤之奥 第一部分 总司令部 第一章 毛发犹存 第二章 人面相对 第三章 警觉之眼 第四章 请听我说 第五章 可笑的鼻子 第六章 古风式微笑 第二部分 世界之重 第七章 强健的臂膀 第八章 魔力之手 第九章 圣母的乳汁 第十章 亚当的肚脐 第三部分 傲然挺立 第十一章 私密部位 第十二章 人的“坐骑”——腿 参考文献选录及延伸阅读 致谢 名人推荐语 自然与文化真是那么泾渭分明吗? ——盖伊·达文波特,美国作家、艺术家 虽然人类的思维能力和社会习惯对其自身极为重要,但身体 结构的重要性也决不能小觑。 ——查尔斯·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我们存在的载体似乎不是细胞和肌肉,而是形影不定的思维 和行为痕迹。 ——约翰·厄普代克,美国小说家、诗人 埃塞人说他们的神都是阔鼻、黑肤,色雷斯人则说他们的神 有着浅蓝色的眼睛和红头发。 ——色诺芬,古希腊哲学家 前言 完整之躯 我咏颂人之躯体,从头到脚, 不单单是面目,不仅仅是大脑; 完整之躯更值得称扬, 女人和男人一样。 ——沃尔特·惠特曼, 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 尼安德特人打过哈欠,图坦卡蒙 [1] 曾经哭泣,阿基坦的埃莉诺 [2] 打过饱嗝,不用说,紫式部 [3] 也梳过头,阿斯基亚·穆罕默德 一世也曾喜欢把脚高高翘起,路易十五的侍从也渴望能坐下休息。蒙特 苏马的士兵们踩过彼此的脚趾、挠过头、眨过眼、吃过饭,他们受伤也 会流血,被挠痒也会大笑。不论贵贱,这些人无一不是通过身体来体验 人生的极乐与极痛的。历史上有多少对情侣曾相拥爱抚,多少战争受难 者曾身心痛苦?和我们一样,他们最恐惧的也是身体遭受损害或消亡的 无数种可能,在他们的神话中,也期盼肉体可以重生,因为没有身躯, 意识将无所依存。 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但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都依凭相似的身 体,重演着先人的生死历程。走在都市的街道上,你就可以观察到周围 人群的多样性。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的身高、体形、肤色不尽相 同,皮肤光泽、脸部轮廓、眼睛形状、发质也截然不同。人人都有自己 的身体,原生文化背景则决定了人们对待身体的方式。在一群人中,有 人留着正统的鬓角,有人是先头;有非洲裔的人梳着直发,也有欧洲人 顶着一头卷毛;有人手戴人工指甲,有人的脚涂趾甲油;有人胡子精 剪,有人佩戴脐环;有人安装着假牙,有人穿着高领衫;有人剃光了腿 毛,有人未脱腋毛;有人睫毛修剪整齐,有人脸上涂着胭脂;有人隆 胸,有人缩鼻;有人小腿紧绷,踩着高跟鞋;有人戴着华丽夸张、拉长 耳垂的耳饰。 如此折腾自己的身体,说明人们对它的反应是复杂且具有创造性 的。德国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在电影《柏林苍穹下》中,描写了人类 拥有血肉之躯的欢愉和困惑,讲述了无形无态的天使厌倦了对人类世界 无尽的窥探,渴望拥有人的肉体和生活的故事。剧本由文德斯和彼得· 汉德克撰写,创作灵感来自里尔克的诗歌和导演本人对于分裂柏林的切 身感受,传达了对于人类司空见惯的“触摸”的强烈渴望。天使渴望握 握铅笔、摸摸耳朵、伸伸脚趾、喂喂猫咪,甚至渴望拥有因翻阅报纸而 沾染油墨的手指。其中一个天使说:“与其永远悬在空中,我更愿意拥 有身体的重量……以结束我的永生,绑缚我在大地上。每行一步,每阵 风吹,我都希望能够说‘嘿!’”在跟一个女人有过鱼水之欢后,他 说:“我现在终于知道了天使所不知道的。” 我们每天都能尽情享受天使所渴望的奢靡的肉体欢愉。人的身体通 过感官来感知世界,存在的不是意识,而是触觉。我们通过身体与世界 接触。当我们品味巧克力和香槟时,它们的分子会充盈我们的舌尖;当 音乐声响起时,声波会撞击我们的耳膜;我们能够闻到咖啡的香气,是 因为它的微粒子通过空气飘进我们鼻子中的接收器;光子入眼,使得我 们看见日光辉映下树叶的颜色;还有重要的感官——“触觉”,使得我 们能够察觉羊毛衫和棉布衫接触皮肤时的感觉差异,感受到我们所携带 的行李箱的质地,以及阳光照在我们轻闭的眼睑上的温暖。 经历漫长的进化,人类终于形成了智人的身躯,成为第一个已知的 能够进行自我审视的物种,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人类身体的每一部分 都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像禅宗“一瞬万年”的时间观一样,自然科学常 采用宏大的生物时间概念,致使我们对变化浑然不觉。我们每天忙碌、 东奔西跑、追逐时尚、化解危机,而忘了我们也像黏液菌和渡渡鸟一 样,须遵从自然法则。宗教激进主义者(相信《圣经》的绝对真实性, 一般对进化论持怀疑态度)甚至承认,人类也像其他动物一样,会选择 配偶、繁育后代,孩子的身高、眼眉遗传自父亲,骨骼、肤色遗传自母 亲,随着一代又一代延续,这些特征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而令他们 不愿承认的是,人类的演化过程如此漫长而旷日持久。事实上,人类已 经改变,并且一直在变。 当这种认知成为我们惯常思维的一部分时,我们便会用不同的眼光 来审视周围形色各异的人体。不断变幻的面孔和形体在我们眼前闪过, 如同电影特效一般。然而我们也可能会想:人体如黏土一样具有可塑 性,整形医生便可以对其补缺、美化、加工、塑形,其实,大自然在很 久以前就施展过神功,开始修削、雕琢人体,使之适应不同的环境。人 体的每寸肌肤都刻印着大自然无尽的创造力。我们的鼻梁高高隆起,臀 部宽阔,双腿挺拔直立;我们的耳朵有着独特的构造,便于聚拢声音并 自动辨别声音的位置来源;我们的肚脐犹如生命之印,证明我们是胎生 哺乳动物;和其他有毛发的近亲相比,我们的毛发稀疏,几近赤裸,但 保留气味的毛发仍然不在少数。 但是,不管这些确凿的事实是多么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仍不满足于 对它们的直白陈述。法国作家安东尼·圣艾修伯里认识到:“事物的意 义不在其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人类用象征性的言语来认知 世界,而且从来不缺乏想象力。于是,我们在小说中将象征意义赋予自 然进程,这大体是我们的文化常态。比如:我们把人体形容为“生命机 器”“灵魂的庙宇”“俗世之累”,这些称呼反映了我们对人体的强大 和不足的认识。身体的每一部分及其功能都可以有象征意义。在伊斯兰 教中,张开的五指代表“五诫”;摇曳的火焰预示着无脚火神的到来; 理发、打喷嚏,甚至剪指甲都代表着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的减弱。其 实,诸神都是人按照自己的样子想象并创造出来的。阿特拉斯(希腊神 话中受罚以双肩掮天的巨人)将整个世界背负在肩上;强大的斯特莱尼 亚(罗马神话中的新年、纯净、健康女神)用健壮的手臂帮助人类;大 力士参孙(《圣经·旧约·士师记》中的一位犹太人士师,上帝赐予他 超人的力气)的头发不仅是由发囊生出来的蛋白质物质,上帝还借此赐 予他超人的神力,“‘参孙的头发’是力量的源泉”一说也由此而来。 人体的自然历史就像油画的草图,指引人们创作了那些已经褪色的 神话传说,也引领着人们追逐现世的流行事物。不管我们声称自己属于 哪个社会群体、效忠于哪个社会组织,从根本上讲,我们是灵长动物、 哺乳动物、脊椎动物。过去的人们不能理性地解释某种自然现象,迷信 便大行其道,为人体全身器官的存在给出理由,甚至敢对美丑、畸形、 疾病等现象进行解释,致使人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渗透和影响。在本 书中,我们尝试从神话、艺术,以及近代科学的层面,来回答保罗·高 更在其画作题目上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 哪里去? 可见的神秘 这本书与我的个人经历无关,但其中的一段经历确实启发了我写作 这本书。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拥有一个功能健全的身体,且认为身体 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比如抬头或用指尖触摸物体这些小动作。我一 直身强体健、行动灵活自如,直到几年前的一场病痛来袭。那时,我的 颈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之后左臂突然变得麻木,不得不做了颈椎间 盘手术。神经外科大夫说,我的病况是他做过的逾千例手术中最为严重 的。这次手术成功让大夫很是自豪和喜悦,但却丝毫减轻不了我术后的 痛苦。接下来的两周,我基本只能平躺在病床上。为了告诫我抬头时需 要多么小心翼翼,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人头部的大小和重量大致相 当于一个保龄球,而脊椎就像向日葵的茎秆,承受着保龄球的重量。因 为不想让过分劳累的可怜的“茎秆”再“折断”,我谨遵医嘱,静静地 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 由于急着想做些脑力活动,我便开始思索人体。我发现可以把一张 活页纸平放在自己的胸口上,不用看着也可以做笔记,只需要偶尔把它 斜立起来,检查一下字迹是否清晰可读。在卧床养病等待痊愈的大部分 日子里,为了消磨时间,我读了大量关于人体的书籍,并在含有“耳 朵”“肚脐”“脚趾”这种字眼的标题下面,随心所欲地做了很多潦草 的涂鸦式笔记。它们堆满了我的床边。老普林尼(巨著《自然史》的作 者)曾提到皮鲁斯王(古希腊伊庇鲁斯国国王)脚趾恢复功能的故事, 这一故事又让我想起了玛格丽特·福克斯(通灵师、唯心论者)以及美 国通灵论的兴起。胡迪尼(美国魔术师)给他助手的暗示,让我想起了 耳朵顶端的达尔文结节(动物耳尖的遗迹)。如果没有玛丽·利基(英 国史前考古学家)在莱托里发现的那一排古人类的足印,就很难想象, 尼尔·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是怎样小心翼翼地拍下他第一次穿着 靴子在月球上留下人类足印的照片的。每次因试图抬起头而产生的背部 疼痛,都会让我想起科学家的论断:疼痛源于我们进化成了尴尬的直立 行走者。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脊椎曾平行于大地,但为了满足远眺的 野心和抢夺的贪欲,我们最终将头颅抬高、将双手解放,将脊椎神经和 保护层紧紧挤压在一起,费力地从爬行动物变成了直立的人类。 我很快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已经开始一本新书的创作准备了。只要 能坐起来,我就一头扎进关于人体的研究中。每一份原始资料都能带给 我新的发现。对于这个课题,我还尽早地咨询了专家。由于对文化和自 然两个领域都感兴趣,我不禁注意到:很多我们喜闻乐见的有关人体的 传说,都源于我们对人体自然历史的想象。最令我着迷的是文化和自然 的交叉领域,即二者结合所创造出的“混血儿”,《亚当的肚脐》正是 这样一个“混血儿”。 我们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对人体进行研究。医学家积极探索强大 的身体管理系统,它们部门众多,功能各异,包括骨骼、肌肉、神经、 消化、呼吸、心血管、内分泌、淋巴等。古人类学家则倾力找寻我们祖 先的身体遗存,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反射论学家,还有其他各种学科 的专家,都在不同的主题之下探讨人体中的学问。运动员把自己的身体 塑造为艺术品。各类书籍则专注于讲述自我形象、吸引力、性活动、美 容、营养、锻炼、肉体的罪恶等方面的内容。 因为这些角度都不契合我的兴趣点,所以我的新书《亚当的肚脐》 将另辟蹊径。我会从上至下、从头到脚顺着人体——男人和女人身体的 各个部分,逐一进行论述。在风格上,我模仿的是16世纪中叶在法国兴 起的一种奇异的诗风。一位名为克莱芒·马洛的

pdf文档 亚当的肚脐

人文社科 > 人文 > 人文-1 > 文档预览
303 页 0 下载 48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亚当的肚脐 第 1 页 亚当的肚脐 第 2 页 亚当的肚脐 第 3 页 亚当的肚脐 第 4 页 亚当的肚脐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98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05 10:02:3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