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 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美]诺姆·乔姆斯基 著 杨文展 译 中信出版社 美国梦的一种注解 我刚记事时恰逢大萧条时期(the Great Depression),那是一段远 逊于今日的残败岁月。然而即便是身处彼时,人们心中依旧充满“定能 共克时艰”之感,满怀“世事皆能向好”的期待。“今天也许没有工作,但 明天就会有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携手创造一个 更美好的未来。”当时,许多政治激进主义者宣称他们会带领人们进入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世界:一个更加公正、平等、自由的未来,一个专制 阶级结构被消解的未来。当时的人们普遍感觉“这样的未来一定会到 来”。 举例而言,我的家族成员中大部分人当年都是失业的工人阶级。当 时如火如荼的工会运动本身既反映了人们积极乐观、满怀希望的心态, 同时也是这一心态的来源,这恰恰是当今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今天,人 们普遍感到好事不再重现,一切都已终结。 与其他大部分“梦”相似,美国梦也包含着大量荒诞的元素。如霍雷 肖·阿尔杰式的白手起家故事(Horatio Alger story)[1],就是19世纪美 国梦的组成部分——“尽管眼下一贫如洗,但通过辛勤工作,我们必将 寻得出路”——一定程度上说,此言不虚。就拿我父亲来说,他1913年 从东欧的一个贫困村庄来到美国,起初只在巴尔的摩的一家血汗工厂 里。随时间推移,他不断追求进步,直到能去读大学并取得学位,最后 甚至还获取了博士学位,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在当时,有许多人都 像我父亲一样做到了这一点。早年,对那些来自欧洲的移民而言,在美 国能获得在自己的原籍国所无法想象的财富、特权、自由与独立。 时至今日,这种故事已经无法复制。实际上,今天美国社会阶层的 流动性还不如欧洲。尽管在政治宣传与说教的攻势下,美国梦依然存 在。在每一场政治演说中,你都能听到,“给我投票吧,我一定会重新 唤回美国梦”。他们用相似的字句不断重申——那些在有意无意中摧毁 了美国梦的人也敢这么说。然而这“梦”终究是要延续下去的,否则如何 使美国人民——这些来自有史以来最富足、最强盛国度的优越感十足的 人民——有勇气去面对周遭的现实生活。 现在的不平等状况是空前的。如果就总体的不平等而言,当下美国 处于建国以来最糟糕的时期。深究下去会发现,这种不平等源自拥有巨 额财富的一小撮人——这些人还不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 在19世纪90年代的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20世纪咆哮的20年 代(the Roaring Twenties)等时期,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局面,但都远不 如今天这么极端。仔细观察现有财富分配状况的话,你会发现不平等主 要来自于极端富裕阶层——在总人口中仅占千分之一比例的极端富裕 者。这一结果是源于30多年来社会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再深入解析,就 会发现:这些年,政府政策仅仅是为了给富裕阶层提供巨大利益而制定 或修改的,毫无疑问,这完全背离了广大民众的意愿。而对于大多数民 众而言,这30多年来,个人的实际收入分文未涨。从这个角度看,作为 极具美国特色的一个群体——中产阶级,正在遭受严重打击。 阶级流动性是美国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你可能 生来贫穷,但通过努力工作,就能够变得富有。阶级流动意味着人人都 有机会从事体面的工作、买房置地、拥有爱车、孩子们都能去学校读 书…… 而今,这一切都已崩塌。 [1]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美国儿童小说作家。作品有130部左右,大都是讲穷孩 子如何通过勤奋和诚实获得财富和社会成功。——译者注 引言 想象一下,置身于火星之上,注视着当今美国社会,你会看到些什 么? 美国是一个自诩信奉民主等价值观的国家。在民主的环境下,民众 的意见能够影响政府政策,政府随之制订的各项举措也是由民众决定 的。这才是民主的真正内涵。 我们必须认识到:权贵阶层历来就不喜欢民主,他们也的确有充分 的理由不喜欢。因为民主就是要剥夺权贵手中的权力,将之交到广大民 众手里。这也是一条财富和权力集中的原则。 恶性循环 财富的集中滋生权力的集中,尤其是眼下选举成本飞涨,更是迫使 各政党组织对大型企业集团的钱包趋之若鹜。政治上的权力很快转化为 立法过程,而这进一步加剧了财富的集中程度。税收政策、放宽监管、 公司治理规则等各类财政政策以及各种政治措施和办法,都是为了使财 富与权力进一步集中,进而驱使更多政治权力重复此类行径。这就是我 们这些年来看到的状况,这种“恶性循环”已然形成并且正在不断发展。 卑鄙格言 富人们历来就享有过多的控制政策的权力,这一现象并不新鲜,几 百年前就有。其传统是如此悠久,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就描述过此类 现象。他在著名的《国富论》中写到,在英格兰,“政策的主要设计 师”是那些实际掌控社会的群体——在当时就是商人及制造业主,他们 能绝对确保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即便这一过程会使英格兰和其他地方的 普通民众面临极为惨痛的境遇。今天,这一群体不再是“商人及制造业 主”,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这群人被亚当·斯密称为“人 类主宰者”(masters of mankind),他们都遵循着一条卑鄙格言:“一切 皆归于我,不留锱铢与人(All for ourselves and nothing for anyone else)。”他们必将继续推行那些专门利己且伤及众人的政策。 在美国,这条格言作为通用法则被深入研究。所以你能预料的就 是:这些完全无视广大民众反应的政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遵循和仿 效。 1 削弱民主权力 为了防止形成“多数人暴政”式的民主,詹姆斯·麦迪逊认为应该 倾向于将权力交到富人手中。所以美国宪政制度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防 范民主权力的扩张。 纵观美国历史,会发现一种持续不断的冲突与张力:一方面,是底 层民众为获得更多自由与民主而施加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则是上层社 会为维持其精英掌控与统治而进行的努力。这种冲突自建国伊始就存 在。 一小撮富人 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和当时绝大多数人一 样,是民主精神的忠实信徒。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在设计美国的制度 体系时,应该倾向于将权力交到富人手中。因为富人更有责任感,他们 心中有公共利益的概念,不会太狭隘。麦迪逊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 的——经他倡议,美国当时的制度体系就是依照这种理念设计的。 因此,在美国正式的宪政制度结构中,参议院掌握的权力是最大 的。当年的参议院并非由选举产生——事实上,直到一个世纪前都是如 此。参议员是由各州议会任命的,任期较长且均从富人中挑选。他们就 是麦迪逊所谓的“更具责任感的人”,他们更容易对产权人及其利益感同 身受,而这种利益是必须得到保护的。 参议院拥有最大的权力,同时也是离民众最遥远的部门。众议院更 加贴近群众,却弱势得多。而行政机关——也就是总统——在当时只不 过是管理者,担负着一些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责任,与今天的情况大不相 同。 摆在眼前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真正的民 主产生。这一问题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只字未提,但却在制宪 会议的辩论中非常深刻地探讨过。毕竟文集有宣传工具的性质,而制宪 会议中的那些辩论倒的确值得细细玩味。在这些辩论中,麦迪逊指出: 每一个公正的社会,都应重点关注“保护富人”,这种言论自然遭致各种 非议。[0] 麦迪逊注意到,他心目中的模板——自然是英格兰——是当时最为 先进的国家,拥有最优的政治社会形态。他表示,假如在英格兰,人人 都享有自由的投票权,那么大部分贫困人口就会团结并组织起来占有富 人的财产。他们会实施今天所谓的土地改革:把大量土地分割,分配给 民众,将不久前因为圈地运动丧失的土地抢回来。换句话说,他们会投 票将曾经的公产占为己有。 麦迪逊还说,若真是如此,那将是不公正的,当然不能实行这样的 做法。所以说,在设计宪政制度的结构时,务必要防止形成这种“多数 人暴政”式的民主,同时必须确保富裕阶层的财产权不被侵害。 这就是所谓宪政制度的结构,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防范民主所带来 的威胁。当然,若是为麦迪逊辩解的话,我们应该称其为前资本主义 者。他假定,国家里的富人们,就好像神话故事中的罗马诸神那样,都 是些开化的贵族,慈眉善目、辛勤劳作,为了全民福祉奉献自己。虽然 这仅是麦迪逊的一己之见,却也是当时较为普遍的“标准”观点,否则麦 迪逊的那套宪政制度就不可能付诸现实。 必须补充的是,等到18世纪90年代,随着股票经纪人和各类投机分 子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摧毁了整个体系并控制了局面,就连麦迪逊都开始 严厉谴责自己所创制的这套腐朽堕落的体系。 贵族与民主主义者 与此同时,杰出的民主主义理论家杰斐逊描绘了另一种情景,起码 是在口头上,也有一部分体现在信仰中。虽然并未体现在自身的行为 上,但他用生动且极具说服力的语言,在贵族与民主主义者之间画出了 一道明确的分水岭。 大致来说,贵族的观点是:权力必须归属于某个格外尊贵的特权阶 层,因为这些人能够做出决定并做出正确的事情。而民主主义者则坚信 权力应该掌握在民众手中,因为归根结底,民众才是最适合掌握决策制 定过程和理智行为的群体,无论是否赞同他们的决策,都理应支持他 们。杰斐逊支持的是民主主义者,而非贵族。这种观点与麦迪逊派的观 点截然相反。诚然,如前文所述,麦迪逊没过多久便发现了自己设计的 制度存在弊端,但这两种观点间的分歧贯穿了整个美国历史,直至今 日。[1] 减少不平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争辩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最早出现于古典希 腊时期第一部关于政治民主的著作中。这部论及政治体制的开山巨作就 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这是一部调查研究了多种不同政治体制的 鸿篇巨著。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的结论是:民主制度是所有政治体制 中的最优方案。尽管如此,他也和麦迪逊所见略同,指出了民主制度的 缺陷。亚里士多德当时所言并非针对“国家”,而是古代雅典的“城邦”。 同时,他口中的民主只针对当时的自由民——和麦迪逊一样——他们俩 所谓的民主都只针对自由民,不包括女人,更别提奴隶了。[2] 麦迪逊发现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早就注意到了。假设雅典的自由民 都享有民主,那么穷人就会联合起来夺走富人的财产。面对同样的两难 境地,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却截然相反。麦迪逊的方案是削减民主权 力,即制订相应的制度体系,使权力落到富人手中;同时以各种手段分 化民众,使其没有联合并组织起来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能从富人手中 夺权。亚里士多德的办法恰恰相反,他当时的提议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 的“福利制度”。他提出的是尽力减少不平等现象,通过提供公共餐饮等 适合于城邦的各类公共服务来减少不平等现象。同一个问题,两条背道 而驰的解决之道。一条是通过减少不平等现象来解决问题;另一条则是 削减民主权力。正是在这些

pdf文档 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经济学 > 经济学 > 经济学-1 > 文档预览
98 页 0 下载 57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第 1 页 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第 2 页 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第 3 页 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第 4 页 财富与权力:乔姆斯基解构美国梦终结的10个观点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9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05 10:32:1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