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日]宫崎勇,[日]田谷祯三 著 谷文诗 译 版权信息 书名: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作者:[日]宫崎勇,[日]田谷祯三 译者:谷文诗 书号:ISBN 978-7-5142-2002-5 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第 1 章 世界经济轮廓 1.国家数量与国土面积 2.人口与民族 3.国内生产总值 4.产业结构 5.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分布 6.技术 7.交通与信息通信 8.社会资本与国民生活 9.政治和经济 10.国际化进展 第 2 章 国际贸易 1.一般贸易 2.贸易收支与贸易结构 3.服务贸易 4.信息贸易与技术贸易 5.能源贸易 6.初级产品贸易 7.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8.直接投资 9.GATT/WTO 体制 10.经济摩擦与国际协调 第 3 章 国际金融 1.资本流动 2.金融资本市场 3.利率、股价和金融衍生产品 4.国际收支与资本交易 5.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的扩大与监管的增强 6.汇率与国际储备 7.欧元的扩张 8.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 9.汇率制度 10.IMF 体系 第 4 章 多元化与区域一体化 1.世界经济的重组 2.美国经济的复苏与金融危机 3.欧盟的扩大 4.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5.地区间贸易 6.亚洲的区域一体化 7.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关系 8.其他地区的区域一体化 9.G7 峰会与 G20 峰会 10.经济合作与民族国家 第 5 章 计划经济和“南半球”的市场经济化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并不存在 2.苏联解体:混乱、复兴与发展 3.中国的市场经济化进程 4.印度的经济发展 5.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 6.中东欧各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7.中南美洲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8.其他地区的经济情况 9.南北问题与经济差距 10.市场经济化与发达国家的援助 第 6 章 人口、粮食、能源、资源 1.世界人口的急速增长 2.全球粮食状况 3.食品消费升级 4.全球能源供需状况 5.煤炭与水力发电 6.石油与天然气 7.核能发电 8.节能与新能源 9.资源问题 10.国际合作(能源、食品、资源) 第 7 章 保护地球环境 1.由个别人“受害”转为“公害” 2.环境问题的扩大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4.大气污染与全球变暖 5.水资源问题 6.土壤污染与土地沙漠化 7.垃圾与废弃物 8.城市问题与环境 9.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10.国际合作(自然环境与开发) 第 8 章 裁减军费与“和平红利” 1.徒劳的军费扩张 2.削减军备的代价 3.削减军备的经济效果 4.由军需到民用 5.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 6.武器交易 7.地区冲突和难民问题 8.削减军备与国际援助 9.削减军备的方案 10.日本的教训与责任 第 9 章 经济危机 1.反复发生的经济危机 2.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4.中南美洲的累积债务与货币危机 5.日本的泡沫经济及调整 6.亚洲金融风暴 7.全球金融危机 8.南欧各国的财政危机(欧元危机) 9.各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值上涨 10.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 10 章 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1.市场经济的各种形态 2.全球经济一体化 3.霸权国家——美国 4.欧盟的挑战 5.中国经济的跃进和未来发展 6.其他新兴国家的前景 7.威权主义体制的前景 8.内部差距的扩大 9.世界中的日本 后 记 世界经济年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缩略语 出版后记 第 1 章 世界经济轮廓 1.国家数量与国土面积 一般来说,国家管理着一定的领土和在该领土范围内生活的居 民,是一个具备独立自主的权力机关且享有统治权的政治社会,国际 社会承认其是拥有领土、人民和主权的独立对象。当前,世界上共有 195 个国家(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其中有 193 个国家加入了联 合国。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查阅这 195 个国家的独立时间,可以发现,20 世纪 60 年代时,非 洲地区有很多国家宣布独立,在接下来的 90 年代也新独立了许多国 家。可以说以民族上的联系为中心,全球国家的划分会越来越细。同 时,经济上的国家边界渐渐消失,区域化特征逐步增强。 这 195 个国家,以及处在特定国家占有或保护下的地区,共同存 在于 13,40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如果将格陵兰岛等非主权国家地 区以及南极洲计算在内,地球陆地面积约为 15,000 万平方公里,约 占地球表面积的 29%)。国土面积排在前几名的大国依次为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哈萨克斯坦 等国家紧随其后。国土面积狭小的,有很多是加勒比海、南太平洋上 的岛屿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为 37.8 万平方公里,不到地球陆地面 积的 0.3%,约占世界国家平均领土面积的一半,在国土面积排名中位 于第 61 位(排列顺序由大至小)。 1990 年时,两德合并统一,香港和澳门也分别于 1997 年和 199 9 年和平回归中国。但朝鲜半岛目前仍然处于分裂状态。 2.人口与民族 至 2011 年秋,世界人口已超过 70 亿。粗略来说,约有六成人 口生活在亚洲,剩下的四成,一成生活在非洲,一成生活在欧洲,一 成生活在北美洲,一成生活在南美洲。 从国家来看,拥有一亿以上人口的国家有 11 个,人口数从多到 少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 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但这些国家的人口仍在持续 变化,因此从中长期来看,这个排位还会发生变动。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OECD)的主体是发达国家,截至 2016 年,其成员国共 35 个,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0%,但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呈现下 降趋势,日本就是其中的典型。此外,中国控制人口的政策也颇具成 效。 世界人口分属七八千个民族。全球有 195 个国家、40 个行政组 织地区,因此,基本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都是由多民族构成 的,很多国家存在少数民族。哪怕是在按照民族划分国家划分得最细 的地区之一——欧洲,也有不少国家存在民族问题,有时还会发生某 民族为争取自治权而进行的分裂或独立活动。例如,英国的北爱尔兰 问题中掺杂有宗教问题;苏联解体后,原属苏联的东欧国家内部各个 民族间有时会发生冲突,南斯拉夫甚至发生了武力对抗。还有以色列 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东帝汶脱离印度尼西亚独立等,这些都是复杂 的民族问题。一个民族不仅仅是人种、语言、风俗习惯相同,还拥有 共同的宗教、价值观和归属意识,正因如此,不同民族间的共存才显 得十分重要。 3.国内生产总值 表示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有许多,如收入(流量)、财富(存 量)、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但我们一般常用 GNP(国民生 产总值,所有国民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值)或者 GDP(国内 生产总值,国家领土范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值)来表示。由于 汇率不同,各国数据会有一些出入,但我们仍然可以推出 2009 年全 球 GDP 的总额约为 58 万亿美元。 1985 年以后,各国家和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一直处于大幅 变动中,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产生了差距。其中,以中国 和印度为中心的亚洲连同欧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比上升,美国、苏 联和东欧的占比下降。当然,就单个国家的占比来看,美国最大,为 24.4%(2009 年),日本为 8.8% (2009 年),两者合计为 33.2%,再加上欧盟的 28.4%,这三极 的合计占比就超过了世界经济的 60%。苏联和东欧各国在苏联解体之 后,经济处于混乱之中,经济占比曾一度大幅下降,之后开始渐渐回 升。 全球人口的分布和 GDP 的分布并不一致,因此人均 GDP 的排名 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如果按照外汇市场的汇率进行换算,日本的人均 GDP 为 39740 美元(2009 年),曾一度超越美国,但之后日本经济 增长率下降,情况发生逆转。 南北半球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由于人口增长率差距等原因,被 一步步拉大。 4.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比重较高的是以农业、林业 为主的第一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第二产业比重 逐渐增加,接着,商业、运输业、通信产业、信息产业等第三产业的 比重也会逐渐增大(配第-克拉克定理)。但即便是像美国这种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比重极高的国家,第一产业的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在国际 上也并没有处于劣势,美国的农业产量仍然很高。由于自然条件和资 源条件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结构。沙特阿拉伯、科威 特等国家属于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中矿业(石油)的比重很高。 产业结构可以从收益(附加值)分布、就业人员分配等方面体现 出来,在一些发达国家,诸如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等,制造业 的比重很高。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比卢联盟以及斯堪的纳维 亚地区各国,制造业的比重较低,服务业,特别是近年来的信息产业 比重较高。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基本没有第一产业,金 融业、商业的比重极高。中国大陆的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着飞速的优 化升级(农业→工业→服务业)。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不能够按照相同的形式进行产业 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的现实是,各国产业、贸易政策不同,“弱肉 强食”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国际分工体制还暂时无法顺利建立。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经济学 >
经济学 >
经济学-1 >
文档预览
329 页
0 下载
54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11 08:08: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