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蒋丰看日本:日本财经大腕谈中国/蒋丰著.—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4.12 ISBN 978-7-5168-0512-1 Ⅰ.①蒋… Ⅱ.①蒋… Ⅲ.①经济发展-日本-通俗读物②中国经 济-经济发展-通俗读物 Ⅳ.①F131.34-49②F12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73160号 蒋丰看日本:日本财经大腕谈中国 著 者:蒋 丰 责任编辑:侯 玢 版式设计:孙玉红 装帧设计:孙至付 责任印制:蔡 旭 出版发行:台海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邮政编码:100021 电 话:010-64041652(发行,邮购) 传 真:010-84045799(总编室) 网 址:www.taimeng.org.cn/thcbs/default.htm E-mail:thcbs@126.com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固安县保利达印务有限公司 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开 本:170×230 1/16 字 数:247千字 印 张:18.5 版 次:2015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5年5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68-0512-1 定 价:38.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前言 中国在六大安全领域还需要向日本学习 2014年岁末,当《蒋丰看日本:日本财经大腕谈中国》访谈集的校 对稿“齐、清、定”地放在我案头的时候,引发了我不少的感慨。 先讲一点我个人的体验以及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近30年来 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人。 我1988年自费到日本留学。当时,我们国家对外汇实行严格的管 制,每个自费到日本留学的人员,允许一次性兑换8000日元。当时,从 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到东京都的中心——新宿,乘坐轻轨电车需要3400日 元;乘坐专线大巴需要8000日元;乘坐出租车需要24000日元。如今, 我们国家有雄厚的外汇储备,每个到日本自费留学人员,可以每年兑换 5万美元——大约在500万日元以上。我想,拿着8000日元进入日本的中 国人和拿着500万日元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社会乃至于经济的看 法会完全不一样。 当年,我到日本的第三天,就到东京六本木一家中餐馆涮碗打工, 然后星期六、星期日当清扫工、搬运工。我曾粗略地计算过,我在日本 至少打过13种工。现在,到日本的中国自费留学生打工的越来越少了, 不少学生告诉我:“我爸爸让我到日本先玩半年后再考虑打工的事 情。”“我妈妈说家里的钱足够,不让我去打工!”更有一位同学在饭店 打工时不小心划伤了手指,通过微信拍照传给国内的亲属,一个星期后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齐刷刷地来到东京。那种抱头痛哭的场 面堪称一绝!而这背后,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年,我回国探亲的时候,还有所谓的“四大四小”指标,用这 些“指标”可以购买电视、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照相机、随身听、唱 机、电子琴等家用电器。如今,中国留学人员以及游客从日本回国的时 候,有能耐的是买汽车,通常人是买马桶盖、电饭锅、化妆品、貂皮大 衣、长筒袜甚至牙膏牙刷、纸尿布、奶粉等家庭日用品。当年,日本人 到中国去,只要赠送给中国人一支圆珠笔或者是一个一次性消费的打火 机,中国人都会非常高兴;如今,日本人到中国去之前,常常为赠送中 国朋友什么礼物而纠结不已,他们真的不知道送什么好了。这种对日本 产品需求的变化,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当年,我们到日本读书求学,毕业后求职上班。如今,我们自己创 业发展,开办公司,自己当老板,成为经营者和雇佣者。这样一条留学 生——就职者——经营者的发展轨迹,不仅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 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的发展史,更反映出日本社会经济的变化 ——日渐趋于国际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中日两国的经济状况可以用“两 个世界”来形容,中国的GDP是日本GDP的四十分之一。2010年,中国 的GDP达到5900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为5400万亿美元。中国超过日 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坦率地讲,在中国和平崛起、经济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中高速发 展”的今天,中国还是否需要向日本学习呢?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在 我看来,近代史上,1894年甲午战争大清失败以后,曾经卧薪尝胆“以 强敌为师”,在1896年派出13名赴日公费留学生,学习日本的政治、军 事制度,结果导致1911年中国社会政治上发生质的变革。当代史上,中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年10月出访日本,仍然是“以强敌为 师”,乘坐新干线列车,参观日产汽车公司、松下电器公司、新日铁公 司,争取到日本大量经济、资金、技术的援助,为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奠定了基础。那么,今天中国是否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呢? 近年来,作为华文纸媒《日本新华侨报》的总编辑,我走访了近百 家日本企业的大腕。我听他们时而动情时而冷静地谈中国、谈中国经 济、谈中国人,当然他们对比的坐标是日本、是日本经济、是日本人。 这种现场走访、亲耳倾听乃至于偶尔的思想交锋,不仅让我感受到日本 财经大腕们的一些情怀,更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那就是今天以及今后 相当长的时日,中国的企业家、经营者们仍然有向日本学习的必要。 简单地说,中国经济和企业家、经营者们至少在食品安全领域、交 通安全领域、住宅安全领域、医疗安全领域、环保安全领域、教育安全 领域这六大领域方面,需要谦虚地向日本继续学习。现在,国内年轻人 中有“哈日族”的说法,对此,我有点不以为然。一个“哈”字,表现出来 的不仅仅是“喜欢”,还有一点“点头哈腰”的味道。如今,我们不必过 于“哈日”,但应该“知日”“学日”,与其争口舌之快做“键盘党”,不如脚 踏实地“学习日本”。日本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都走在了中 国的前面,这是在付出沉痛代价后取得的。今天,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汲 取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沉痛的教训,中国就会走上发展的“快车 道”“便捷道”。如果中国经济忽视于此,就会重蹈日本经济的挫折和覆 辙。应该说,这也是我采访日本财经大腕的初衷之一。 最后,我要感谢《日本新华侨报》社长吴晓乐女士。她至今担任报 社社长已经15年了,也是一位经营者。《日本新华侨报》社能够从单一 纸质媒体公司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多媒体的、有影响的公司,与她的运营 有着直接的关系,与她善于向日本企业家、经营者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我还要感谢《日本新华侨报》的优秀的编辑、记者、营业团队,没有他 们大量、辛勤、细致的努力,这本访谈集的问世是不可想象的。同时, 我还要感谢本书的策划者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涛 先生和本书的出版方台海出版社。在一次偶然相遇的机会,是他听到我 讲述这些采访内容时,当场拍板,以至于有了这本访谈集的问世。 多少年后,我希望能够再写一本《中国财经大腕谈日本》。千年的 文字会说话,这样的访谈集可以见证中国和日本是在亚洲成为“强强并 存”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这样的发展,于世界有益,于中国、于日 本,也都是有益的。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蒋 丰 2014年12月22日于东京 目 录 前言 01 爱己乃不善之最也——记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 02 要在中国争做好“企业市民”——记“丰田王国”第六代继承人丰田章男 03 让中国消费者信赖“日产”——访日中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关润 04 架起日中之间的“空中友好桥梁”——访日本航空公司总裁植木义晴 05 我要成为日中之间的一座“大桥”——访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会长大桥洋 治 06 希望中国市场销售份额能超过日本——记日本优衣库掌门人柳井正 07 外企要有取之中国用之中国的精神——访株式会社Cross Company社长 石川康晴 08 让时尚文化为日中民间交流推波助澜——访株式会社TuTuanna社长上田 利昭 09 通过和服为中国留学生展示日本文化——访东京山喜株式会社董事长兼 总经理中村健一 10 日企在华投资不应再指望廉价的人工费——访日本经团联副会长、株式 会社小松制作所会长坂根正弘 11 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在危机中凸显优越性——访日本东丽集团社长日觉昭 广 12 中国依然是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市场——访富士施乐株式会社社长山本忠 人 13 到中国传播“香道”实现“文化回流”——访“日本香堂”集团公司社长小仲 正克 14 日本企业家在知能创造方面应学习中国——访日本BroadBand Tower股 份有限公司社长兼CEO藤原洋 15 中日经济互惠互利的时代正在到来——访日本NTT数据公司社长岩本敏 男 16 网络改变社会 问题亟需解决——访日本因特网先驱、艾杰集团董事长 铃木幸一 17 经营者要能凝聚人才实现共同梦想——访日本GMO INTERNET集团董 事长兼总裁熊谷正寿 18 要培养日中两国年轻人做IT人才——访日本克拉在线公司总裁家本贤太 郎 19 “为促进日中友好我愿意随时效力”——访株式会社皮乐的创始人布川郁 司 20 “亚洲人的美容应由亚洲人来做”——访日本Sapho诊所所长白壁征夫医生 21 中国经济转型有望带动亚洲的发展——访日本内藤证券株式会社社长内 藤诚二郎 22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由量到质——访日本亚洲投资公司社长细洼政 23 人民币国际化不必急于一时——访日本SEVEN银行董事长安斋隆 24 让年轻员工“脚踏实地”了解中国——访日本东洋证券社长大畠胜彰 25 日中两国仍应求大同存小异——访日本SBI控股株式会社总裁兼首席执行 官北尾吉孝 26 日中之间的纠纷是彼此重视的一种表现——访日本双日株式会社会长土 桥昭夫 27 让中国消费者的“面子”更加靓丽——访日本川井贸易公司社长川井振 28 “日中做伙伴能创造世界一流的东西”——访日本江守集团社长江守清隆 29 期待日中两国关系慢慢地好起来——访三越伊势丹公司社长大西洋 30 没有任何国家的市场能够取代中国市场——访良品计划株式会社会长松 井忠三 31 食品安全再进一步 食品健康再进一步——访株式会社明治董事长川村 和夫 32 支持习近平主席限制“三公消费”——访日本和民集团会长渡边美树 33 “讨人喜欢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访摩斯饮食服务公司会长兼社长樱田 厚 34 换位思考才能让日中关系进入新时代——访日本贺茂鹤酿酒公司名誉会 长石井泰行 35 日中需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互相借鉴——访株式会社Gourmet社长椋本充 士 36 将“小肥羊”带入日本的“牧羊人”——记著名火锅连锁品牌“小肥羊”日方 代表青山浩 37 开发中国市场不仅为获利也为报恩——访株式会社山田养蜂场社长山田 英生 38 为了两国饮食、生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访
蒋丰看日本:日本财经大腕谈中国
经济学 >
经济学 >
经济学-1 >
文档预览
313 页
0 下载
64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05 11:51: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