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愚政进行曲 ——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美]巴巴拉·W·塔奇曼 著 孟庆亮 译 中信出版集团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目录 第一章 背道而驰 第二章 木马屠城记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1470—1530 1.大教堂谋杀案:西克斯图斯四世(1471—1484) 2.异教徒的庇护神:英诺森八世(1484—1492) 3.腐败堕落的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 4.骁勇善战的尤利乌斯二世(1503—1513) 5.新教分裂出去:利奥十世(1513—1521) 6.罗马遭劫:克莱门特七世(1523—1534) 第四章 英国失去美洲殖民地 1.权力争斗路线不明(1763—1765)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1765) 3.愚政扬帆高歌猛进(1766—1772) 4.“别忘了罗波安的下场!”(1772—1775) 5.“……有种疾病,叫精神错乱”(1775—1783) 第五章 美国在越南自欺欺人 1.战争萌芽(1945—1946) 2.自我催眠(1946—1954) 3.培植代理人(1954—1960) 4.“厄运难逃”(1960—1963) 5.总统的战争(1964—1968) 6.撤退(1969—1973) 结语 “船尾的明灯”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致谢 参考文献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竟然认为,我们过去所听说过的主题将 来不会再振聋发聩……达观明理之士出于合理目的会再次使用, 鲁莽狂人亦会用来胡言乱语制造灾难。 ——约瑟夫·坎贝尔《上帝的面具》(1969)前言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第一章 背道而驰 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不论在哪个国家,也不论在哪个阶段,一个 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政府奉行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与人类几乎所 有其他活动相比,政府的表现往往更为不如人意。在这方面,原本应该 根据经验、常识和可利用信息而做出恰当判断的智慧,不仅没有起到应 有的作用,反而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果。为什么身居高位的人如此经常 性地做出有违理智且显然与自身利益相违背的事情呢?为什么明智的思 维过程似乎常常失效? 首先,尽管特洛伊的统治者有种种理由怀疑那令人生疑的木马是希 腊人的诡计,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它拉到城里去呢?为什么乔治三世的 历届内阁,都宁可对美洲殖民地坚持威胁态度,而不采取任何安抚手 段,尽管众多顾问一再劝诫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查理十二世 和拿破仑,以及后来的希特勒,不考虑先驱们所遭受的灭顶之灾,仍然 一意孤行地入侵俄国呢?蒙提祖马(Montejuma),作为一支勇猛好 斗、渴望驰骋疆场的部队的统帅和拥有30万人口城市的首领,为什么虽 然已经清楚地知道几百名外来入侵者不过是人而绝非神,却仍然顺从地 举手投降呢?为什么蒋介石拒绝听从任何改革或警告的声音,直至醒来 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呢?为什么由出口商所组成的牢固的 统一战线能轻而易举地掌控局势,石油进口国却为可供应的石油资源剑 拔弩张呢?为什么近代以来英国工会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致使国家处于 瘫痪状态,且场面疯狂壮观,令人觉得他们好像不是这个国家的一员 呢?为什么美国的企业一味追求“发展”,却与此同时明显在耗尽我们这 个星球上的生命赖以生存的三大基础,即土地、水源和未受污染的空气 呢?(虽然从严格的政治意义上来讲,工会和企业并不是政府部门,但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它们说明了执政的情况。) 人类在政府以外的其他领域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有生 之年发明了能带我们离开地球飞向月球的运载工具;在漫长的过去,成 功地利用风能发电,用泥石修建起高耸入云的教堂,用蚕丝织造出丝绸 布料,发明了乐器,从蒸汽中获得动力,控制或消灭了疾病,在北海填 海造田,对自然的形态进行分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尽管人类在所有 其他科学领域都取得了进展,”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政府却踯 躅不前,在管理方式上与三四千年前相比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政府的失当行为有四种,且通常不会单独出现。它们是:1.暴政或 压迫,历史上已经有无数此类臭名昭著的例子,这里无须赘述;2.过度 的野心,比如雅典企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征服西西里,腓力二世试图 用他的无敌舰队击败英格兰,德国自视为优秀种族而两次试图统治欧 洲,日本谋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3.无能或颓废,比如晚期的罗马帝 国,最后的罗曼诺夫王朝和中国末代王朝清朝;4.愚蠢或堕落。这本书 关注的是最后一种,它具体表现为奉行一种与所涉及的国家或政体的自 身利益相左的政策。自身利益一般应有利于维护统治主体的利益或优 势,而愚蠢的政策往往适得其反。 要限定本研究所说的愚蠢行为,采取的政策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不 仅以后视之明,而且当时就必须被认为是违反生产力的。这一点很重 要,因为所有的政策,都取决于那个时代的观点。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 经说过:“用现代人的观点对过去时代人们的行为进行判断是非常不公 平的。无论人们对道德如何评说,政治智慧无疑是不断变化的。”为避 免用当代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依据,我们必须采纳当时的观点,并且只 研究那些当时的人们察觉到的对自我利益伤害的事件。 其次,必须要有一个可行的替代行动方案。要排除个人因素,第三 个标准就必须是,所述的政策是由一个团体而非某个统治者自己做出 的,并且在政治阶段结束后继续发挥作用。由独裁者或暴君导致的政府 失当行为数不胜数,且大都是由个人因素造成的,不值得归纳调查。而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由集体所领导的政府或先后继任同一个职位的统治者们,比如文艺复兴 时期的教皇,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要简要审视一下的话,对于上 述时间标准,特洛伊木马是一个例外,而对集体统治的标准,罗波安是 个例外,但每个都是经典案例,并且在已知的政府管理历史中发生如此 之早,足以说明此类愚蠢现象是何等根深蒂固。) 愚政的出现与其所处时代或地域并无关联;虽然某个特定时代和地 域的习惯与信念确定了它所采取的形式,但这是一种永久的普遍的现 象。它与政权形式也没有关系:无论是在君主制、寡头政治还是民主政 体下,都同样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它与民族或阶级也不相干。共产主义 政府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在行使权力方面并不比中产阶级合理有效,这一 点在近代历史中已经尤为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尽管我们必须承认,俄国 无产阶级在掌控国家60年后,以残暴取得了成功,但其执政期间的所作 所为很难说是开明的。如果说大多数俄罗斯人在物质方面比以前更为富 裕,那么他们为残酷的政策和暴政付出的代价则不比在沙皇统治下小, 可能还大得多。 法国大革命中,曾经是民粹主义典型代表的政府,却在强有力的执 政者上台后迅速恢复了君主专制。雅各宾派的革命政权本来能够整合力 量消灭内敌并战胜外国侵略者,但他们连自己的下属都管理不好,维持 国内秩序、建立强大的政府或广征赋税就更无从谈起了。最后波拿巴通 过军事行动才确立了新的秩序,他用在国外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填补国 库,随后登上执政者的宝座。他根据“任人唯贤”的标准选拔官员,那些 聪明过人、精力充沛、勤勉踏实、唯命是从的人才被悉数收入他的麾 下。这一招非常有效,可惜好景不长,傲慢自负的他,最终因为过度扩 张而将自己摧毁殆尽。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愚蠢或反常行为是人性所固有的,为什么我们 要指望政府有所不同呢?原因可能是,政府的愚行比个人的愚行影响更 为深远,因此,政府更应该采取理智的行动。既然如此,人们也早就明 白这个道理,为什么却并未采取预防和保障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呢?历史上已经有人进行了尝试,比如柏拉图建议挑选一批人进行培 训,使之成为政府管理专家。根据他的理论,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统 治阶级应该首先学习执政艺术,应该是理性和智慧的杰出代表。因为在 他看来,这种人是极其稀有的,所以他认为,应该通过优生学方法进行 繁殖和培养。他说,管理,是一种特别的技艺,管理能力,如同在任何 其他行业一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逐渐掌握,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获 得。他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这听上去妙不可言,实际上 高不可攀。“哲学家必须成为我们城邦的国王,或者,现在的国王和统 治者必须像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去寻求智慧,只有这样,政治权力和知识 智慧才能融为一体。”直到那一天,他说,“对于城市,并且我认为对整 个人类而言,才会远离各种麻烦。”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开窍的榆木脑袋造成的自我欺骗,在政府管理中起着尤为重要的 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先入为主的固定观念对形势做出评估,而忽视或 拒绝任何相反的迹象。它总是根据意愿行事,而不让自己根据事实调整 方向。一位历史学家对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这位所有主权国家中思想最 顽固的首脑的评价概括了这种特质:“他始终坚信自己超凡卓越,即便 他的政策失败无数次,这也难以动摇。” 一个战争中的典型案例便是第17条计划,也就是1914年法国作战计 划。该计划完全是按照进攻态势构想出来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于法国 莱茵河前线,令左翼几乎毫无防卫。唯一能说明这一战略合理的理由便 是:法国方面固执地认为,德国不可能调派足够的力量将侵略战线延伸 到比利时西部和法国沿海省份。这种假设是基于同样固执的观点,即认 为德国永远不会动用其前线预备役部队。而法国参谋总部1913年就逐渐 获得与此相反的证据,但事实上却将其断然忽略了,目的在于不要让对 德国可能从西部发起攻击的担忧,影响法国向东部的莱茵河地区进攻的 士气。当战争来临之际,德国能够并确实使用了前线的预备役部队,又 长途奔袭绕到西线,结果便导致了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及20世纪所 经历的可怕的后果。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榆木疙瘩似的僵化思维同时也拒绝吸取经验教训,14世纪的中世
愚政进行曲
人文社科 >
社科 >
其他 >
文档预览
486 页
0 下载
84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05 09:50: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