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的商学课 路骋 编著 目录 自序 你有多久没有投资你自己了? 1 看得透的用户心理 第1章 成本,你真的算对过吗? 微观经济·成本 第2章 价格,是你想定就能定的吗? 微观经济·价格 第3章 博弈,也是有价格的 微观经济·博弈论 第4章 消费者,从来就不是理性的 消费心理(上) 第5章 不但不理性,还会骗自己 消费心理(下) 2 读得懂的互联商业 第6章 “新钱”在哪儿 经济形态 第7章 5个数字读懂经济大环境 宏观经济 第8章 关于互联网,我们只知道一半 互联网思维(上) 第9章 我们所知道的这一半,都是错的 互联网思维(下) 第10章 你看赚多少钱,投资人看值多少钱 融资 3 学得会的品牌传播 第11章 为什么星巴克这么懂客户经营? 客户经营 第12章 多便宜,才算便宜? 定价策略 第13章 有种资产,叫品牌 品牌管理 第14章 一件事儿,到底该怎么说? 媒介管理 第15章 谈判,是“舍”与“得”的艺术 谈判 4 做得到的自我迭代 第16章 学习这件事儿,也需要学习 学习工具 第17章 沟通就是好好说话?太傻太天真 沟通管理 第18章 让别人做你想让Ta做的事 职场沟通 第19章 你和比尔·盖茨,都只有24个小时 时间管理 第20章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 后记 相信 参考书目 自序 你有多久没有投资你自己了? 你会投资房子,投资车子。 你会投资“圈子”,投资第一个孩子,投资第二个孩子。 但你有多久没有投资你自己了? 一 你的老板缺少识人的眼光,更没有用人的魄力;你的员工要 么眼高手低,要么纸上谈兵;你的同级只会拍马屁,拉帮结派, 小肚鸡肠。 你举重若轻,经天纬地;你怀才不遇,渐遇瓶颈…… 这么烂的工作,辞了吧。辞?开什么玩笑?房贷怎么办?孩 子的学费怎么办?老人的医药费怎么办? 要不,再等等吧……为了家庭,再等等吧。 我们这一代人所有的不安全感和焦虑,都源自我们把最珍贵 的一切投资了别人,而舍不得为自己投资,哪怕只投资一点儿。 二 2013年,我放弃了价值上亿元的期权,重回校园,完成 了清华– MIT Global MBA [1] 的进修。毕业后,常有人问 我,你读书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了想,是知识吗?我是一个“学渣型”的“学霸”,读 书期间,我每天用6个小时在图书馆学习,“堆”出了清华年级 第八的成绩。我在学校的最强人脉是图书馆的管理员。 是人脉吗?因为是国际班,我的同学遍布世界,个个都是实 打实的行业精英,一等一的圈层领袖。到今天,这个圈子里的人 仍不时地带给我最新的认知。 都不是。我最大的收获,是视野和格局。 什么是视野和格局呢?就是进修之后,我知道了自己有多么 无知,有多么渺小,有多么坐井观天,有多么自以为是。 你也许还记得,网上流传的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的景象。我 总在问自己:兔子在奔跑,而我这只乌龟该怎么办呢? 三 傅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有一 幅认知结构图,说明了人们认知的四种状态。 第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这种 人占95%。 第二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有空杯心态。这 种人占4%。 第三种,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提升了自己 的认知。这种人只有0.9%。 最后一种,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这是认 知的最高境界。这种人只占0.1%。 多么可怕,95%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在读书之后, 也许才可以定义自己属于那4%,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四 名校MBA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是年薪45万元。清华、北大MBA毕 业且年薪破百万元的,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有人预言,未来社 会96%的社会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 经过系统性商业认知的梳理,未来的我们将确定被这个社会淘 汰。 那为什么这么有价值的内容,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呢?第 一,名校MBA都有工作年限的要求,一般要求有5年以上工作经 验,以及3年以上管理经验,这就让一大批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 人无法企及。第二,名校MBA学费不菲,动辄几十万元,最重要 的是,全日制的学习需要你两三年内完全放弃工作和收入,全身 心回到校园,这就让一大批有家庭负担的人望而却步。 因此,2017年,我们决定开设一门音频课程,名字叫“用得 上的商学课”。我们愿做喧嚣世界里与自己“死磕”的匠人,把 中国顶尖的商学院课程,以及全美最前沿的MBA商科内容,浓缩 成一门音频课程。 这门课程共有100期,每一期都介绍了一个独立的知识点, 用户能从中收获在当下的商业实践中,可以拿来比照、参考的方 法或者思路,能获得有关商业底层、企业经营、组织管理的洞察 或者思考。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你串联对商业规律的完 整理解,打开你在认知升级过程中更多的可能。 “用得上的商学课”分为看得透的用户心理、读得懂的互联 商业、学得会的品牌传播、做得到的自我迭代四大模块,总计 100节。每节有一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有三种用法。 五 截至本书出版,“用得上的商学课”全网累计订阅量已经超 过了65万份。这个数字,按付费人数来看,说全网“遥遥领 先”,恐怕问题不大。我们做了粗略的统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 间里,几乎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用户订阅了我们的课程。 于是,在中信出版集团的大力协助之下,我们决定将这门课 程转化为书籍出版。书籍终究是人类学习最好的工具。 在此也需要特别说明,本书内容的原始稿是为音频场景设计 的。在转化为书稿的时候,为了提高严谨性,我们对文字做了结 构上的调整,也因此会丢失一些在音频场景独有的小设计、小包 袱。这是两种学习场景天然的差别,这一点,恳请读者谅解。 如果你觉得看书不够过瘾,那不妨找音频课程来听。我们有 65万人的口碑推荐,肯定差不了。 如果你希望和我产生更多的连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内 容,又或者对本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你可以在“老路识堂”微 信公众号回复“商学课书”4个字,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解 答。 六 最后,感谢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老师;有书CEO(首席执 行官)雷文涛先生;我们的投资人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 先生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曹曦先生;知名心理学家、专栏 作者刘轩先生;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经管学院教授,我 的授业恩师钱小军老师对本书的真诚推荐。这一路,有你们不吝 提携斧正,真好。 还要感谢此课程内容的共同编撰者、我的合伙人李世凡先 生,以及内容生产团队的严臻、安玲、吕凌雪等。是大家的共同 努力,让这些内容成为知识付费行业的一匹黑马,这份荣耀属于 团队的每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感谢书本前的你,是你让我们有机会与你一起 投资自己。 那么,你有多久没有投资你自己了? [1] 清华– MIT Global MBA即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 理学院联合推出的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编者注 第1章 成本,你真的算对过吗? 微观经济·成本 放弃的鱼,就是你选择熊掌的代价 ——机会成本—— 读了世界上最贵的MBA 有朋友曾经开玩笑说:“老路,你可能读了这个世界上最贵 的MBA。”其实,就学费而言,清华– MIT Global MBA这个项目 虽然不便宜,但也绝对算不上全世界最贵。 [1] 上学这两年,我在 学校食堂吃饭,在图书馆学习,平时的交通工具是二手自行车, 花费应该跟普通大学生差不多。了解这个项目的人可能会说,你 读的是全日制课程,要上学就不能工作,这两年本应拿到的工资 和奖金收入也算你上学的成本。 机会成本 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而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金钱、 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通常 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在经济学里,这些不得不放弃 的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确实,学费并不能完全代表上MBA所放弃的东西。这种计算 方法忽略了进修的最大成本——时间。当我把两年的时间用来听 课、在图书馆学习和写论文时,我就不能把同样的时间用于工 作。为了读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作收入,就是每个职场人重回校 园最大的代价。何况我辞职的时候还放弃了价值上亿元的期权。 我算过一笔账,如果我的一个同学犯懒了,没去上某一节 课,折算下来大概损失500元。而对于我来说,算上所有的机会 成本,逃一堂课相当于损失15.6万元——北京学区房1平方米的价 格。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读书的时候一堂课都不敢逃,外加每天至 少要花6个小时在图书馆。 机会成本帮你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理解机会成本有利于我们做出更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在投资 领域。比如,你投资了10万元,一年后,那个项目原封不动地还 给你10万元,那你是既没赔又没赚吗?如果你懂得了机会成本的 概念,你就知道,你一定赔了用这10万元投资其他标的可以赚到 的固定收益。假设你用这笔钱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拿到年 化收益率为5%的收益,那么在这个案例中,你相当于间接损失了 10万元的5%,也就是5 000元。 通常来说,在今天的中国,懂得一些投资理念的人一般可以 把自己的投资年化收益率稳定在8%~10%(当然,这个数字因人 而异)。那么,假设你可以使你自己的投资年化收益率稳定在8% 以上,你的每一分钱就有了8%的机会成本。换言之,任何一笔投 资,如果没赚到相当于年化收益率为8%的收益,对你来说就是赔 了。 为了理解机会成本,我们需要记住下面这三个词。 第一个词,所有。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比如,那些在 海南买了房的有钱人,甚至还专门买了车放在三亚——车被闲置 在地库,房子就算空着也不出租。这个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和车出 租给他人所能获得的租金收入。有人会说,到冬天我就去海南住 了,总没有机会成本了吧。其实不然。自己住的机会成本,就是 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获得的租金收入。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 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世上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二个词,最大。我写音频文稿时,为了能深入浅出地厘清 逻辑,还必须要把内容控制在7分钟左右,这就需要我非常自虐 地反复推敲文字,一篇文章至少需要4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我 用同样的时间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能赚200元,那么我写文章的 机会成本就是200元。我们发现,当我不做这件事时,我可以做 其他很多事。机会成本必须是做这个决策时放弃的那个“最大代 价”,而不能是“任何代价”。 第三个词,必然。你的机会成本是你必然可选的那个选项。 什么意思呢?我能不能说写文章的4个小时,还能被我用来拍价 值800万元的广告,所以我的机会成本是800万元呢?当然不能。 因为我不是明星,拍广告对我来说不是必然能选的。同样地,我 买彩票也许能中500万元,这种小概率的事件或者只是理论上可 行的事情,都不能作为机会成本。(Shu分享更多搜索'雅书) 一句话理解机会成本: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用得上的商学课》路骋
投资理财 >
理财 >
理财 >
文档预览
421 页
0 下载
51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11 08:11: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