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7月出版 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陆(地区)电子版 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 著者:[美]珍妮弗·泰兹 电子书定价:56.99元 END EMOTIONAL EATING: USING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SKILLS TO COPE WITH DIFFICULT EMOTIONS AND DEVELOP A HEALTHY RELATIONSHIP TO FOOD By JENNIFER L. TAITZ, PSYD, FOREWORD BY DEBRA L. SAFER, MD Copyright © 2012 by Jennifer L. Taitz 译者序 食物爆炸时代的饮食和身心健康 与其说这本书是“生逢其时”,更贴切的描述恐怕是“应运而 生”。本书触及了两个在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一个是“情绪”,另一个是“饮食”。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 康。” 先谈谈“饮食”。食物过量危害健康的问题在30年前的中国或者60 年前的美国恐怕还很少有人面对,但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公害”。当 今世界是个物质丰盈的世界,对大多数人,包括正在阅读本书的你而 言,食物是味美价廉的,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食物也变得随时 随地唾手可得,是诱惑,更是威胁。 今天,几乎对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健康都是一大问题,中国 也难以幸免。很多西方国家的医生、营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慨叹:当 面对西方的肥胖和相关致死疾病以及巨大的健康开支时,能给出的最有 效的常识性建议是:“亚洲饮食”。但是我们回头一看,便惊讶地发 现,亚洲人自己现在吃的也不是“亚洲饮食”,而改成“欧美饮 食”了。于是,亚洲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迅速地在过量饮食导致 的相关疾病领域“紧追不舍”,如今已经能在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 疾病方面跟欧美相提并论了。其实,营养专家所谓的“亚洲饮食”,也 就是以五谷杂粮和生鲜蔬菜水果为主、以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为辅,在日 常家庭烹饪和聚餐中很少有人工化学合成食品和添加剂的饮食。所以, 多数真正营养专家给出的建议,主要是针对饮食的内容,也就是吃什 么,如果大家能做到,当然极好。 “吃什么”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向,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至少同 等重要的面向,就是“怎么吃”。意大利菜和法国菜在美国极为流行,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这两个菜系其实并不健康,因为其中都有精致面 粉,即高热量、低营养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黄油,即高热量的饱和脂肪 酸,而且这两国的食客爱喝果汁、吃甜点。这种组合本来应该是“健康 杀手”才对,但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美国人口的超重比例之高世 人皆知,而意大利和法国民众却健康许多。同样的菜系配方,吃出来的 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其实背后的关键在于第二个要领:怎么吃。 美国人的饮食风格是大快朵颐、速战速决,毕竟吃完了还要忙着去 挣钱呢。所以,其实他们在吃的时候也算心不在焉,只有最强烈的味 道、超级大的分量才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快感和满足。所以你会看到24.9 美元两斤的牛排,3.99美元一块的大号芝士蛋糕。大家狼吞虎咽,然后 一走了之。一顿饭很快就吃完了,在你感受到食物是什么具体味道之 前,上千卡热量已经下肚,然后志得意满地接着忙去了。 欧洲人却不太一样:细嚼慢咽、边吃边聊,一顿午饭加上咖啡,能 聊上两个小时。所有的食物分量都很小,盘子和勺子更小,虽然价格并 不便宜。每道菜都要一点一点慢慢品,咖啡也是一口一口慢慢喝,仿佛 生怕错过了某一口食物的味道、某一句聊天的感觉。于是,同样的菜 谱,不同的方式,就会造就不同的饮食体验:前者量大价低、直截了 当;后者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本书,更多的是谈怎么去吃。答案也比较简单,正念地吃,而不 是杂念地吃。带来享受和美味的,更多的是吃的过程和心态;带来肥肉 和疾病的,反而是吃的内容和分量。作者想要介绍的其实就是一种实际 操作的生活态度:正念地去品味食物,品味情绪,乃至品味人生。是把 食物的热量留在身体里,还是把美味留在记忆里,是一种选择。 再来谈谈“情绪”。这本书针对的问题叫作“情绪化饮食”,这是 由“试图用饮食来面对情绪”的想法和做法而带来的问题。何故如此? 纵观历史,我们似乎刚刚进入一个“情绪时代”。在这个时代,情绪被 认为是私密的,是只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同时情绪也被认为是 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去处理或解决的某种问题,甚至有些情绪被贴上 了“消极”的标签,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物质丰盈、娱乐满满的新社 会似乎给了今天的人们一种全新的期待,甚至是信念:我们的理想状态 应该一直或者大多数时候都是高高兴兴的,而且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主要 目标。于是在今天,如果我们情绪上有了不快,自然就想去“解决 掉”。我们太习惯于物理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发现一个问题,就去分析 原因,然后把原因驱除,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切就如同到4S店修车保养 一样简单直接,而且可以让人代劳。 在心理世界,当我们想用同样的逻辑去应对情绪时,会发现情况就 好像“粉色的大象”——欲盖弥彰,欲罢不能。因为不开心,吃了个冰 激凌,在吃的时候感到畅快淋漓、忘乎所以,但是吃过之后,不仅原来 的不开心依然阴魂不散,又增加了吃垃圾食品的负罪感、对发胖或者生 病的恐惧感,以及解决问题失败的无力感……于是得过且过,再来一个 巧克力,余下的明天再说。 其实我们不仅会有“情绪化饮食”,还会有“情绪化愤怒”“情绪 化运动”“情绪化追剧”……有太多事情被我们认为可以用来解决情绪 问题,实际上却是饮鸩止渴。那么出路何在?本书给出的回答就是:不 去处理情绪,而是看着情绪,看看它能对你做什么。于是发现,其实情 绪就是情绪而已,它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强大。带着情绪,我们 其实还可以继续做重要的事情,不去理它,它反而会逐渐消失。这 种“观其所是,但不为所动”的态度,就是接纳,而“带着情绪该干吗 干吗”,就是正念。所以这本书所讲的核心技巧,就是不用饮食来应对 情绪,而是用正念来接纳情绪。就这么简单。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费那么大力气写本 书干吗?你说的我都明白了,还用看这本书吗?”因为正念,或者说临 床心理学中面对的一切问题,都是知易行难的过程性问题。抑郁症患者 不是不知道自己需要更振作,焦虑症患者也不是不理解自己应该更放 松,但当你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一切“应该”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你会难以自拔、身不由己。这时,就需要看到一些更实际的工具,以及 这些工具是如何被运用的例子,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再在自己身上 尝试。 本书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书中选择的案例都非常贴近 生活实际,提供的工具操作性也很强,这大概就是帮助大家把“正 念”落地的很好方式,不仅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人员阅读, 对普通人也颇有借鉴价值。面对当今丰富的食物、激烈的竞争、不断与 他人比较的自我,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多多少少都会 面对食欲和健康这对悖论。这本书,可能是让我们防患于未然、绕开这 个悖论的第一步。 最后,也想分享一点儿我自己关于“正念”的经验感受。这是本书 面对情绪化饮食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当今心理学炙手可热、广受 欢迎的一个领域。首先,“mindfulness”这个概念在欧美的心理学领 域实际上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被称为“专念”,讲的是充满好奇而专 心致志地主动致力于某个过程。《专念》(Mindfulness)(1)一书的作 者,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兰格(Ellen J. Langer)在书中 说:“专念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想让那些不愿意去冥想内观的人也能专 注于当下,充满好奇地去关注一件事。”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专 注”和“好奇”:不去评判臆断或者先入为主,而是充满好奇地去观察 事情的过程本身,每一个变化,每一个不同,每一种可能性。 另一个分支就是更多人知道的“正念”,也就是需要通过冥想内观 来不断提升的那种“观其所是、泰然处之”的宁静。个人认为,专念更 倾向于立竿见影的行为操作,认为调整一下做法就能够立刻发现生活的 另一个面貌;正念更倾向于循序渐进的个人提升过程,要随着时间的延 续渐入佳境,体会到心智修炼的强大力量。这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相 得益彰。 几乎所有与正念相关的课程都会让大家做一个“吃葡萄干”的练 习,每人一粒葡萄干,注意,是一粒而不是一把,先用眼睛细细地看它 的纹理、形状、光泽,再用手感受它的质地、重量、硬度,然后用鼻子 去闻它的气味,之后放入口中,用舌头的不同位置接触,慢慢地注意各 种味道的层次,最后逐渐咀嚼咽下。一粒葡萄干需要5分钟才能吃进 去,比较一下把一大把葡萄干塞到嘴里囫囵吞下的感觉,有多么不一 样,但是很多人都反馈说:“这个时候才明白葡萄干的味道是怎样 的”或者“原来葡萄干的皮有点发苦”。 说“专念”也行,说“正念”也可,就是专心致志放空一切的纯 粹:吃葡萄干就是吃葡萄干,不是为了充饥解馋,也不是想要缓解情 绪,就是吃个葡萄干而已。如果我们像这样去吃一顿饭,就会摄入更少 卡路里,品尝到更多美味;如果我们像这样去生活,可能会有更少情绪 干扰,获得更充实的人生。 每读一本好书,就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 有哪些工具可以助你关注情绪? 扫码获取“湛庐阅读”APP, 搜索“驾驭情绪的力量”,获取彩蛋! 推荐序 吃与情绪 在过去20多年里,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引发了有实证支持的全新 疗法的出现,例如辩证行为疗法(DBT)、接纳承诺疗法(ACT),以及 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这些心理治疗方法都是在之前方法的基 础之上扩展而来的。第二次浪潮中出现的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就是 在第一次浪潮中出现的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认知所扮演角色的 关注;第三次浪潮中的疗法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元认知的成分,即一种 对思维本身的觉察。这些疗法强化了正念或者说是不加评判地觉察当下 的体验能力的发展。 在《驾驭情绪的力量》这本书中,珍妮弗·泰兹博士清晰明了地介 绍了这些最新发展出的疗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并且包含了针对进 食障碍特定群体的一些改善方法。同时,她还提供了一些源于这些疗法 的非常实用、通俗易懂的练习,让那些受到情绪化饮食困扰的人可以轻 松地从中获益。这可能也会促使人们下定决心寻找当地训练有素的从业 者开始自己的治疗,尤其是对那些被饮食紊乱问题严重困扰的人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其他人也可能会把这本书分享给自己的咨询师,跟他们一 起来做书中提供的练习。 作为一名临床治疗研究者和一个用辩证行为疗法治疗暴食症和进食 障碍的专业人士,我非常感谢泰兹博士为临床界带来了这样一本简便实 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这让治疗师和来访者都能对

pdf文档 驾驭情绪的力量

心理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 > 文档预览
216 页 0 下载 39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驾驭情绪的力量 第 1 页 驾驭情绪的力量 第 2 页 驾驭情绪的力量 第 3 页 驾驭情绪的力量 第 4 页 驾驭情绪的力量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1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11 08:53:3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