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赞誉 晨读王老师的文章已经成为习惯,沉浸其中,不断获取新 知,不断打开心智,不断调整思维模式,获益良多。文中的事 例,现实中的缩影,道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岁月童话 认认真真地读了王老师的文章,并念给妈妈听,老人家终于 听进去了,并表示有所收获。以往苦口婆心地碎碎念,说服力不 够,不如这么科学通俗的文章来得给力!幸好终于读到了王老师 的文章,感恩! ——Peace day Lijuan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希望做父母的都看王老师的文章,给自己警示,给孩子一个美好 的性格、美好的人生。 ——S素 昔 案例很有代表性,很能说明问题。读懂孩子的心,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王老师的文章总能给人惊喜! ——一跃 原生家庭关上的门,明姬老师打开的窗。 ——喵汪妈 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父 母而言很重要。谢谢老师生动的案例和满满干货的理论指导! ——吴穗屏Anna 常怀感恩之心,确实比较容易满足,容易感到幸福。那种总 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的人,真的很难感受到幸福。每个人对幸 福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但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 行调整和修炼。谢谢王老师的文章!加油! ——云卷云舒 王老师和姚老师的文章是大众的精神财富,作为学生和读者 的我受益匪浅。 ——Jabbers 既然我们每个人就像是网络中的一个交叉点,在与别人互动 中,影响着他人,也被他人影响着,那就让正向能量从“我”开 始吧! ——楼柒 我愿意把这么好的精神食粮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波 (以上留言来自“明姬心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序言 读得懂、用得上的心理学 大家好!我是王明姬,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心理学博士,现在 一家国家智库研究机构工作,偶尔去央视做嘉宾,偶尔开线下的 原生家庭工作坊,做了十余年的心理咨询。总是受邀给别人的书 作序,给自己的书写序,这还是第一次。 这些年,经常有亲朋好 友及众多学生问我:“王老师,你的授课风格风趣幽默,又有很 多独到见解、观察视角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不写 书,不出专著呢?你写了,我们肯定会抢购的!”还有出版界的 朋友直言不讳地说:“想出书还不简单!你写个前序,找几个学 生翻译一本国外的畅销书,拼凑起来就好了,还能帮你评职 称。” 在此,先感谢各位朋友的厚爱。我自认是一个低调而严谨的 学者,总觉得一旦某本书印上自己的名字出版,就是一个终身责 任。“专著”这个打在身上的标签,务必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 以对笔下的每一篇文章总是苛求再苛求,在出专著这件事情上难 免瞻前顾后、思虑重重。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在2018年出版这部 专著呢?我自己也在扪心自问。显然,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 不是追逐出书的风潮,而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刚 刚好!出版之际,心有所感,心音实录,以飨读者。 先说天时。 一是心理学大发展时代在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相信所有的 心理学工作者听到此处都为之一震,心潮澎湃。心理学的春天真 正来了!惊蛰始雷,万物生发,习总书记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 设的期待,无疑是国内心理学界的“始雷”,而这本书,正是萌发 的万物之一,欣欣然,成长着。 二是社会有巨大需求缺口。随着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心理学可以解 决越来越多领域的问题,心理书籍的购买量也是越来越大。可 是,大家普遍感受的往往是,专家很多,但能给出具体指导的教 练太少;理论很多,但用得上的太少;买专业书吧,看不懂;看 非专业的书籍,又不放心。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知识的渴 望,与当前社会能提供的心理知识的获取渠道存在巨大反差,这 正是制约心理学在我国不断推广应用的扼喉之锁。从阳春白雪的 科学神坛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谁来完成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 的推广过程呢?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其中贡献力量。 三是因为出现 了一些书籍的出版“乱象”。与心理学应用推广有关的书籍,不是 没有人做,而是有太多人在做。可惜,有的书学术功底太深,非 专业人士不可读;有的书仅是心理学某个流派的代言,对其他流 派的理论或避而不谈,或出言蔑之;有的书贴着心理学的标签, 却猛灌心灵鸡汤,偏离了心理学的科学、专业本源,其实跟心理 学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一位学员很是苦恼地来问我,到底什么是 心理学,为什么他看了很多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反而更加看不 懂了。虽然我的这本拙作还远远不能担负起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的重任,但至少可以做“乱象”中的一股清流。不为评职称、不为 赚稿费、不为搞培训赚钱,就是希望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把心 理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解释清楚,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心理 学。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大初衷。 再说地利。 一是因为心理学自身的独特魅力。我曾学过6年的数学专 业,还做过2年的大学数学讲师,但终究难抵御心理学的巨大魅 力,转投心理学的怀抱。十余年来,我未曾有一日后悔当年的抉 择,自觉心理学既能帮助个人成长、修炼身心,又有利于家庭和 睦、人际和谐,既可以引领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又可以指导亲子 关系和家庭教育,实乃人生之必修课。所以,我希望把自己十几 年积累下来的对心理学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 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通过心理学迎接福祉的降临。 二是因为我的话语风格还算“亲民”。好的文章,一定是像白 居易的诗,就算读给路边的阿婆听,她也可以听得懂。否则,我 等呕心沥血写出的文章,恐怕还不如凤凰传奇对广场舞大妈、B 站主播对95后那般吸引力来得大。在十余年的研究和推广过程 中,我深深感到,让普通人对看起来阳春白雪(某种意义上说也 是枯燥无味)般的心理学知识感兴趣、看得下去,还能看得懂,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的知识点,若用诙谐有趣、接地气的 方式表达出来,读者的阅读效果会截然不同。而环顾当前出版物 现状,能做到专业又有趣的书可谓少之又少。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 道理,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这是我在撰写文章时努力做到 的境界。“明姬心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文章的点赞和转发次数, 也不断证实了这点。 最后是人和。 一是好友姚兵的大力支持。我自己白天各类事务繁杂,只能 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撰写文章,幸而有我的学生兼好友姚兵博士 在旁协助。从素材搜集,到框架搭建,再到文字撰写,都倾注了 我们两个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正是有了这样的得力助手,这部 篇篇原创、字字斟酌的书籍才能在短时间内与大家见面。 二是青豆书坊的大力助推。结识青豆书坊,实属偶然。当时 书稿基本完成,正在挑选合适的出版社,恰逢青豆书坊的鲁小彬 女士送我几本书,我对其精致的排版很是称道。总编辑苏元老师 看过书稿后,在极短时间内给出了充分的肯定。我与她们的见面 也极为融洽,仿佛双方神交已久,于是就此敲定合作事宜。苏老 师和鲁老师以其高效的工作效率、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对文字的卓 越把握,为本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完 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至此,天时、地利、人和的7个方面都已完备。于是,在心 理学博士毕业后的第11个年头,我终于觉得自己有了一些积累, 有能力以专著的形式把这些年经历过的、感受到的、思考出的一 些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用得上的心理学》这本书 与各位见面。 如同书名一样,我希望这是一本每位中国人都可以 看得懂、用得上的书,不管你是心理学“零基础”,还是已系统学 习过心理学。 本书有很多心理学中经典、有趣的实验,有很多咨询中遇到 的鲜活、真实的案例,以及一些似曾相识的人和事。在第一章、 第二章和第三章文章的后面,我们还附上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 测验和卓有成效的改进练习。希望这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助你 自我觉察、自我提升。 本书从读者自我成长和家庭需求出发,共 分四章。第一章《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旨在说明生活中处 处都有心理学,它的研究范畴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广泛。这章内容 会引导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的各个层面,了解一些抑郁症、焦 虑症等常见心理问题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 第二章《直面原生家庭的“烙印”,与自己握手言和》以我们 自己为原点,面对自己的过去,讲述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 系,如: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缺陷如何在原生家庭中形 成;我们如何与父母和解,治疗自己的陈年创伤;如何从自己过 去的成长经历中汲取教训,更好地养育下一代;等等。 第三章《看清婚姻关系的本质》以我们自己为原点,面对身 边最亲密的关系,解读男女性的择偶心理和亲密关系的本质,以 及“下嫁”“爱无能”“婚后七年之痒”“爱情沉默症”等现象背后的心 理学规律,介绍营造亲密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章《懂孩 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以我们自己为原点,面向未来,分享育 儿中需要了解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包括思维发展、人格养成、最 佳教育期等内容,讨论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教养方式和情绪 管理等重要议题,解读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如何 看待孩子的攻击行为、孩子被虐待后如何引导等育儿过程中的难 点问题,帮助你成为一位懂孩子、爱孩子、善于养育孩子的“学 习型”父母。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家人对我始终如一的支持! 感谢一直陪伴和鼓励我的亲朋好友!感谢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 也感谢喜爱这本书、不断向周围朋友推荐的读者朋友们! 在网络 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依然希望你在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和 飞机的途中,能够捧起这本用心淬炼的书。 一本书,一盏灯,助你找到自己内心安宁的家园。 2018年5月于北京家中 第一章 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朋友你好,如果你想通过心理学了解和改变自己,进来就对 了! 专门写本书,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心愿,因为有很多外地的朋 友说报不上我的线下工作坊,还有很多朋友说我在央视做的心理 学公开课的集数太少了,没听够。所以想着干脆在自己写的书里 单独开辟一个版块,用生动的案例和精准的分析,为大家讲解心 理学知识,把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讲清楚,把亲密关系的 本质和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说清楚,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 自己,找到改变自己和生活现状的方法。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你在街头拦 访,“心理学是什么呢?”,你会发现每个人眼中的心理学都不一 样,你可能会得到各种不同版本的答案。 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这些年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 心理学爱好者对这一学科的喜爱,人们学习热情与日俱增,可对 它依然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解。这些误解,不但影响了我们对心 理学知识的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这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甚至 出现了一些张冠李戴的笑话。 所以,在全书的开篇,我特别想跟读者朋友们澄清一下,到 底什么是心理学。 对心理学五种误解的澄清 误解一:心理学家知道我在想什么 一提“心
《用得上的心理学》姚兵 王明姬
心理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 >
文档预览
406 页
0 下载
59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11 11:45: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