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目录 前言 上篇:理性的崛起 第一章 哲学好讨厌 第二章 少年国王 第三章 使徒行传 第四章 上帝之城 第五章 异教徒 第六章 神们自己 第七章 群魔 第八章 异端的权利 第九章 奇怪的论调 第十章 童年的终结 第十一章 理性主义 第十二章 形而上学 第十三章 二元论 第十四章 唯我论 第十五章 寒冬夜行人 第十六章 双星 第十七章 名利场 第十八章 巨匠与杰作 第十九章 机械论 第二十章 决定论 第二十一章 暴风雨 第二十二章 哲学怪兽 第二十三章 谎言的衰落 第二十四章 远离尘嚣 第二十五章 王者之风 下篇:理性的陨落 第一章 傲慢与偏见 第二章 悲观主义 第三章 理性的危机 第四章 瞧!这个人 第五章 钢铁之躯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第六章 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第七章 科学新发现:理性的反击 第八章 人猿星球 第九章 科学倒打一耙 第十章 寻欢作乐 第十一章 快乐王子 第十二章 逻辑实证主义 第十三章 实用主义 第十四章 终结形而上学 第十五章 实用主义的科学 第十六章 科学是什么 第十七章 永恒的终结 第十八章 存在与虚无 第十九章 西西弗的神话 第二十章 人生的意义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前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这句话,我们没听过一千遍, 也有一百遍了。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小孩子难以抑制内心的迷茫和惶恐,急匆匆问爸爸妈妈“人为什 么活着”的时候,他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别胡思乱想。” 当大学生在宿舍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康德、黑格尔,想从中寻觅一丝 真理的时候,他或许会被打球回来的同学们迎面嘲笑:“又装×呢?” 当酒桌上的朋友们都在谈汽车房子情人孩子今年我去了巴厘岛的时 候,某人却兴致勃勃地大谈他最近读叔本华的心得,他换来的,多半是 满桌审视异类的目光。 咦,我们不是号称“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吗?为什么到处都回荡 着对思考者的排斥和嘲笑呢? 当我们不断追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本质 是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不会觉得我们是爱思考的聪明人,只会 觉得“你这个人好怪”。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可是对不起,这个世界上的怪人还不止我一个。历史上,有很多聪 明人也思考着上述“怪问题”,而且想得要比我们深刻得多。 他们就是哲学家。 学哲学有什么好处呢? 有时我们会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终有一 死,我该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这唯一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过?” 这些问题很重要,是决定人的一生该怎么活的大问题。我可不可以 不听从长辈和课本的灌输,自己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呢? 可以,哲学就是来干这件事的。 我们这本书,就要把“追问人生意义”当作最大的目标。 不过您别着急,我们一开始先不讨论这个问题。研究哲学必须要先 学习整个哲学史。在本书的前半段,我先讲讲轻松的历史故事,等您精 神放松了,我们再开始讨论有意思的哲学问题。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上篇:理性的崛起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第一章 哲学好讨厌 1787年,一群美国人在费城的一个房间里日夜不停地争吵。他们要 做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设计一部宪法。 应该说他们的工作非常成功。因为至今二百多年以来,这部宪法几 乎没有大的变动,美国制度也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但您可能想不到,这部宪法有一个奇特的副作用,它能彻底改变我 们对西方哲学的看法。 关键就在于它的第三条第二款。 这一条规定,美国司法采用陪审团制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从英国继承而来,历史也不短了,但在咱们看来 实在是古怪至极。 首先,中文“陪审团”是一个误导人的翻译,英文原词没 有“陪”的意思,原意大约是“临时裁决委员会”。 在被告人是否有罪这个问题上,陪审团是负责裁决的主角。法官才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是陪衬,只能做做解释法律、引导庭审、剔除非法证据、维持法庭秩序 之类的“服务”工作。 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美国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老百姓。法庭对 他们的学历水平、法律知识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一个小学学历、没学过 法律的人,也有权决定嫌疑人是不是有罪。 所以在美国,一个亿万富翁该不该破产,他的命运可能就掌握在一 个不爱读书、不爱思考,只喜欢喝喝啤酒看看脱衣舞的蓝领工人身上。 咱们这里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这不是乱弹琴嘛!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制度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保证每个案件 的裁断都符合大众的道德观。这能避免法律人士凭着专业优势玩弄法律 条文,避免由于法官个人好恶左右案情,也能用来对抗失去民心的恶 法。所以至今被大多数美国人接受,其他很多国家也都认为这种制度可 以带来更为公正的审判结果。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历史事件。 就像我们的圣贤是孔子一样,西方人也有自己的圣贤,就是苏格拉 底。苏格拉底的人生比较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 他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 圣贤的牺牲当然是伟大的、悲壮的。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事广为后 人传扬,不少艺术家都以绘画、戏剧等形式来纪念他。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苏格拉底是被雅典的陪审团判死刑 的。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注意,这个雅典陪审团不是贵族陪审团,不是宗教陪审团,是真正 的人民陪审团。它的成员除了性别必须是男性以外,其余条件和美国今 天的陪审团一样,是由普通老百姓抽签组成的,不论职业,不论学历, 不论官阶,只要是成年的雅典公民就行。 不难理解,理论上陪审团成员越多,断案就越客观。出于成本考 虑,今天美国的陪审团只有12个人。 审判苏格拉底的人民陪审团有多少人呢? 500人。 多少人判苏格拉底死刑呢? 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 苏格拉底的案件常常被现代人当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说明“多 数人的民主”在错误的引导下也会作出邪恶的判决。 但要注意,法庭给了苏格拉底充分辩护的机会。 按照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录,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一一驳斥了所有控 罪,发言雄辩有力,用词通俗易懂。别说是当时的希腊人,就是在几千 年后的今天,重读这份文献都会让人忍不住认同苏格拉底。 那么,人民陪审团坚持判苏格拉底有罪,只能说明一件事。 人民真的想让他死。 苏格拉底到底是哪里得罪人了呢?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按照后人的记录,苏格拉底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问问题。当 然,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提问。他专挑别人的漏洞,每次都能把对方问 得头昏脑涨。 比如说,他问人家什么是正义,人家给了他一个答案后他不满意, 他就不停地追问人家。直到把人家问崩溃了他才收手。苏格拉底的母亲 是助产士,他自称为思想的“助产士”,意思是能引导别人深入思考。 听着是挺不错,但问题是:你考虑了被问的人感受了吗?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本来你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 苏格拉底突然从角落里蹦出来,抓住你问: “你说,什么叫正义?” 你还以为这哥们儿是真的不懂啊。你好心啊,你就耐心给他讲,正 义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突然抓住你话里的一个漏洞反问你:“你这 样说不对吧?” 不管你怎么回答,聪明的他总能不断追问下去。问来问去你肯定就 崩溃了。但就算你想逃跑也没用。按照惯例,他非得问到你满脸羞愧地 承认自己啥也不知道,他才能心满意足地放过你。 假如当时就你自己一个人也就算了。要是你身边还带着女朋友,带 着奴隶和仆人,你说你还要不要面子了? 说白了,苏格拉底属于“不打击会死星人”,没事儿就到马路上打 击人玩。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实际上,苏格拉底的追问方式已经包括了哲学思考的全部要素。如 果苏格拉底追问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那他就和传统意义上的哲 学家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芝诺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说人的知识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 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所以苏格拉底这个当时 雅典最具智慧的人,就是认为自己最无知,乃至于他觉得自己的回答无 足轻重,必须通过向其他人问问题的方式来求知。 这条“越聪明越谦虚”的规律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普通人 来说,对方明明很聪明,还偏偏非常谦虚,那不是越发可气吗? 当时有好事的人去神庙里占卜,问雅典在世的最聪明的人是谁。代 表神灵的先知坚定地回答:就是苏格拉底,没别人了! 要放一般人,正常的反应是低调。神灵这么夸你,你就应该谦虚两 句:不不不,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永远做人民的小学生。群 众肯定夸你又聪明又谦和,皆大欢喜,多好。 可苏格拉底不——他很无辜地说,我不觉得我聪明啊。然后他就到 处找人辩论,口头上说要看看谁比我更聪明。问题是谁能辩得过他啊, 聊两句都崩溃了。苏格拉底每次把别人灭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哦,你 没我聪明呀。然后接着去找下一个人灭。 你说他这种谦虚法,但凡是个有自尊心的人,谁受得了?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pdf资源网 http://pdf.018zy.com 爱书网 http://www.aibook01.com 在最后的审判中,雅典陪审团其实审判了苏格拉底两次。第一次投 票结果是280票对220票判有罪。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审判里,还有不少 人认同苏格拉底。 而且那时死刑还有商量。根据雅典法律,苏格拉底可以拿罚款抵。 掏钱换条命,这好事谁不答应啊。苏格拉底不缺钱,他虽然自己 穷,但是他的学生和朋友有钱,他们都主动要为老师出钱。但是苏格拉 底本着知识分子的古板,以自己没钱为由,给陪审团出了一个非常低的 赎罪价格。而且他嘴上还不饶人,在审判没出结果之前,还跟陪审团嘴 硬说,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上天派来启发你们智力的,你们还想罚我? 你们太幼稚了!凭我对雅典的贡献,你们不但不应该罚我,还应该养我 一辈子。 陪审团一听,这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_(2015年全新修订版)
哲学 >
哲学 >
哲学 >
文档预览
433 页
0 下载
68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05 09:25:4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