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 著者:(荷)弗郎斯·德瓦尔 译者:严青 责任编辑:孙桂均 李蓓 吴炜 杨波 ISBN:9787535793935 目 录 版权信息 书评Book Review 序言Prologue 第1章 魔法水井Magic Wells 第2章 两个学派的故事A Tale of Two Schools 第3章 认知的涟漪Cognitive Ripples 第4章 和我说话Talk to Me 第5章 一切的判断标准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第6章 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 第7章 时间会证明Time Will Tell 第8章 镜子里和罐头里Of Mirrors and Jars 第9章 演化认知学Evolutionary Cognition 注释Notes 参考书目Bibliography 名词释义Glossary 致谢Acknowledgements 索引Index 献给凯瑟琳 ——幸好我的智慧足够娶到你 书评 Book Review “要了解动物的智慧,人类的才智够吗”?当你阅读弗朗斯·德瓦尔 的这本书时,你会无数次想到这个问题。我可以保证一件事:当你读完 这本书时,你会变得更富有智慧。这本书的覆盖面广得惊人,德瓦尔在 书中对科学作了非凡的提炼。正如这本书所讲到的,我们在地球上有着 许多富有才智的伙伴。 ——卡尔·萨菲纳(Carl Safina),著有《更胜言语:动物如何思考 及感受》(Beyond Words:What Animals Think and Feel)一书 弗朗斯·德瓦尔突破性的研究一直迫使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重 新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他的研究表明,我们并非唯一拥有策略 性“政治”行为、同情心、正义感和高智商的物种。在这本书里,他不仅 谈及了灵长动物,还谈到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物种。这本书体现了他独特 的能力,能将最新的科学发现转变为生动易读、引人入胜的图书,以供 热爱思考的公众阅读。 ——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著有《斑马为什么不 得胃溃疡》(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一书 引人入胜而又激动人心……德瓦尔阐明了关于动物心智和感情的最 新观点及思考……他的研究最终发现我们的心智能力是演化的产物,并 且,从蜘蛛到章鱼到渡鸦再到猿类,所有的动物都是思考者,不过是以 它们自己的方式思考而已——能否接受这一发现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同时,德瓦尔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问题——或许是一切问题中最艰 巨的一个:人类的智慧真的足以了解其他动物的心智吗? ——弗吉尼娅·莫雷尔(Virginia Morell),著有《动物的智慧:我 们如何了解动物的思想和感受》(Animal Wise:How We Know Animals Think and Feel)一书 你会不由自主地发现,德瓦尔在行为主义的棺材上又钉上了一颗钉 子。在各种不同的动物中,德瓦尔展示了动物智能的深度,并胜利地宣 布:是的,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来看到这一切,而且线索一直在那儿。 ——格雷戈里·伯恩斯(Gregory 们》(How Dogs Love Us)一书 Berns),著有《狗狗如何爱我 “弗朗斯·德瓦尔通过科学证据、发人深省的故事和常识,精彩地证 明了智能——理解情境、推理、学习、情绪和情感方面的知识、交流、 计划、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出现是由于连续的演化过程,我 们必须对这一演化过程完全予以承认。这一演化过程还导致了其他奇妙 的认知能力的出现,使得各种各样的物种能够各自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得 到最好的生存。如果你渴望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否认类人论带来的偏 见,那么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马蒂厄·里卡德(Matthieu Ricard),著有《自闭症:用同情的 力量改变自我和世界》(Altruism:The Power of Compassion to Change Yourself and the World)一书 序言 Prologue 人的头脑与高等动物的头脑固然有着许多不同, 但这些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 二者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71)1 十一月初,天气渐冷。这天早晨,在荷兰阿纳姆市的布格尔动物园 (Burgers’Zoo),我注意到一只叫弗朗尼娅的母黑猩猩将它卧室里的所 有稻草都收集了起来。它将这些稻草夹在胳膊下,走出房间,来到了动 物园里一个挺大的岛上。它的行为令我十分惊讶。首先,弗朗尼娅从未 这样做过,我们也从未见过其他黑猩猩将稻草拖到室外。其次,我们猜 测弗朗尼娅这么做的目的是抵御室外的寒意。倘若真是如此,那么它此 前的行为——在有供暖设备、暖和舒适的屋内收集稻草——就非常值得 注意了。因为弗朗尼娅的这一行为并非对户外严寒的直接反应,而是在 为一个它还未曾真正体验到的低温做好准备。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弗朗尼娅能够通过之前寒冷的天气推断出今天户外可能的温度。不管怎 样,弗朗尼娅不一会儿便搭起了一个稻草小窝,和它的儿子方斯一起享 受着窝里的温暖惬意。 动物可以做出如此复杂的行为,那么它们的智力水平究竟有多高? 这是我一直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但我非常清楚,单凭一个个例是不足 以得出结论的。不过,正是这些个例启发了科学观察与实验,使我们得 以厘清背后的原理。据报道,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sac Asimov)说过:“在科学研究中,代表着新发现的欢呼通常并不是‘我终 于发现了!’,而是‘这真奇怪……’”我对这种“这真奇怪”的反应非常熟 悉。我们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观察动物,为它们的行为而惊 讶而着迷,系统性地检验我们关于动物的观点,并与其他同事争论所获 数据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不会很快地接受任何结论,而且见解上常 有分歧。尽管最初观察到的动物行为非常简单(一只猿收集了一堆稻 草),但其影响是巨大的——弗朗尼娅似乎是在为未来做打算,但动物 真的会计划未来吗?这是当前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题。当我们从科研角 度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会讲到心理时间旅行(mental time travel)、 时间统觉(chronesthesia)和自知感(autonoesis)。不过,在本书中, 我会尽量避开难懂的专业术语,尝试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科研进 展。我会给出日常生活中关于动物智能的例子,并提供来自严谨科学实 验的实际证据。尽管我知道个例读起来要比实验证据容易得多,但我认 为两者同样重要——前者可以告诉我们认知能力的作用,后者则能帮助 我们排除其他可能性。 想想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动物会与彼此说再见或相互问候吗?后者 并不难理解——问候是对一个熟悉的个体在阔别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时 所产生的反应。当你一进门,你的爱犬就扑上来迎接你,这就是一种问 候。在网上的一些视频里,从海外归来的士兵会受到他们的宠物极其热 烈的欢迎,这暗示着问候的强度与分离的时间长短有所关联。对我们来 讲,这一联系很好理解,并不需要庞大的认知理论,因为问候强度与分 离时间的联系同样反映在人类的行为中。那么,告别也像这样同时存在 于人类和动物之中吗? 我们害怕与所爱之人告别。当我远渡大西洋离开家乡的时候,我的 母亲伤心不已,尽管我们都清楚我还会回来的。告别是建立在对“分 离”这一未来事件的认知之上的,也正因为如此,告别行为在动物中很 罕见。不过,对此我同样有一个个例。我训练过一只名叫凯芙的母黑猩 猩,教它用奶瓶给我们收养的一只幼黑猩猩喂奶。凯芙对这只幼黑猩猩 视如己出,但它自己没有足够的奶水来喂养这只幼崽。于是,我们将装 有温牛奶的奶瓶交给凯芙,它会小心地把牛奶喂给幼崽。凯芙做得很 棒,它甚至懂得在幼崽打嗝的时候把奶瓶暂时拿开,并且日夜将幼崽护 在怀中。在这个项目里,每天白天,我们都会叫凯芙和幼崽进屋喂一次 奶,这个时候猩群里的其他黑猩猩通常都在户外活动。一段日子后,我 们注意到凯芙每次并不会直接进屋,而是会绕一段长长的远路。进屋 前,它会走遍整个黑猩猩岛,与雄性和雌性首领还有它的好朋友们一一 吻别。倘若其中某些黑猩猩在睡觉,凯芙会将它们唤醒进行告别。这一 行为与弗朗尼娅的情形相似——行为本身相当简单,但在这一特定环境 下却引人深思,令人好奇这背后的认知机制是什么。与弗朗尼娅一样, 凯芙似乎也懂得为未来考虑。 不过,依然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动物之所以是动物,就是因 为它们只对当下有所认知,只有人类才有能力考虑未来。这是真的吗? 这种观点确实是一个合理的科学假设吗,还是仅仅代表了人类对于动物 能力的蒙昧无知?为什么人类通常倾向于贬低动物的智能呢?对于人类 的某些能力,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它们是人类独有的,习惯性地否认 动物也可能拥有同样的能力。这种想法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在 对其他物种智力水平的研究中,真正的挑战并不仅仅来源于动物本身, 更来源于我们人类。人类的态度、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这些研究的重要 组成部分。当我们提到某种我们重视的人类智能时,考虑到动物也可能 有同种智能,哪怕仅仅是想象这种可能性,都会引起我们内心的抵触。 所以,要探究动物是否有某些特定的智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克服这 种内在的抵触。因此,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正是:“要了解动物的智 慧,人类的才智够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简短回答是:“足够了,但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在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界对于动物的智能都采取了过于谨慎和怀 疑的态度。人们往往认为动物也有意图和情绪,但科学界将这种观点看 作民间传说式的无稽之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科学家当然比大众清 楚得多!像“我的狗吃醋了”或“我的猫很清楚它想要啥”之类的东西都是 压根儿不存在的,更别提动物会反思过去或者理解彼此的痛苦这些更为 复杂的事情了。动物行为的研究者们通常并不关心动物的认知,甚至极 力反对整个“动物认知”的观念。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这一话题都避犹不 及。幸运的是,凡事总有例外——我会在本书中详细讨论这些例子,因 为我热爱这个研究领域的历史。当时两个主流学派的思想要么将动物视 作由于刺激而产生反应的机器,一切行为不过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开惩 罚;要么将动物当成基因编码的机器人,所有行为都来自遗传下来的本 能。尽管这两个学派彼此都认为对方的观点过于狭隘,一直争论不休, 但它们都有着机械论式的基本观点:这两个学派都认为关注动物的内心 世界没多大必要,并嘲笑那些关心动物想法的人不过是拟人化和浪漫主 义,甚至是不科学的。 这段黑暗时期真的是动物智能研究的必经之路吗?更早期的思想其 实要自由得多。查尔斯·达尔文对人与动物的情绪作了广泛的描述,19 世纪的许多科学家都急欲找到存在于动物中的高等智能。为什么这些努 力突然都停滞了?
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
哲学 >
哲学 >
哲学 >
文档预览
444 页
2 下载
96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11 09:00: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