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内向者优势 / 赵静著. --北京 : 台海出版社, 2018.10 ISBN 978-7-5168-2134-3 Ⅰ. ①内… Ⅱ. ①赵… Ⅲ. ①内倾性格-通俗读物. ①B848.6-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25498号 内向者优势 著 者:赵 静 责任编辑:俞滟荣 曹任云 装帧设计:末末美书 版式设计:许 可 责任印制:蔡 旭 出版发行:台海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东街20号 邮政编码:100009 电 话:010-64041652(发行,邮购) 传 真:010-84045799(总编室) 网 址:www.taimeng.org.cn/thcbs/default.htm E-mail:thcbs@126.com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环球东方(北京)印务有限公司 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开 本:880mm×1230mm 1/32 字 数:155千字 印 张:8 版 次:2018年 11 月第 1 版 印 次:2018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68-2134-3 定 价:39.8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走进内心世界,了解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 什么是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 从人类行为模式来看待性格的划分 人们对于内向者的心理误区 内向者的性格是天生的吗 内向者的自我认知 内容延伸: 内向者的类型 第二章 把握当下,关注内向者的困境 这是一个为外向者服务的时代 不懂得拒绝别人,承受无谓的压力 容易被人误解,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习惯性地被他人遗忘和忽视 完美主义的陷阱 内容延伸: 不要为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 第三章 突破局限,走出心理舒适区 直面自己的缺点 多花一点儿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保持主动性是突破自我束缚的关键 偶尔也要接受他人的帮助 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内容延伸: 提升自己的钝感力 第四章 发挥自己的沟通优势,提升社交自信 提升演讲技巧,站在舞台的中心 掌握谈判的法门,抓住竞争的主动权 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 成为更贴心的安慰者 建立有效处理分歧的沟通机制 内容延伸: 沟通的4P法则 第五章 善用自己的特性,打造职场竞争力 勇敢展示自己的能力,让所有人认识自己 接受挑战,给自己设定更高的工作目标 发挥执行优势,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合理运用独立工作的特性,提升创造力 不要浪费自己身上潜藏的领导力 内容延伸: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六章 商业与投资,看重的就是理性 长线投资,对事业进行长远规划 抓住少数重要的客户 采取循序渐进的营销策略,逐步说服对方 深度思考,让商业方案更加完善 内容延伸: 理性的左脑及感性的右脑 第七章 和谐沟通,让婚姻更加幸福美满 勇敢把爱表达出来 明确家庭分工,相互配合 坦诚交流,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决定 及时沟通,不要将矛盾搁置起来 面对矛盾,保持理性与克制 内容延伸: 内向者要在婚姻中适当提出经济要求 第八章 寻找安静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注意保护私人空间与私人时间 预先做好准备,打造安静影响力的基础 专注对话,借助沟通来解决彼此面对的问题 发挥出书写上的优势 网络与社群媒体的应用 内容延伸: 奏 想要释放影响力,先控制好自己的生活节奏与工作节 前言 内向和外向是性格划分中两种最基本的特征,但是在很多时候,内 向者更容易被当成异类对待,被当成毫无影响力的“小众群体”来看待,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面临诸多的误解,比如内向者没有社交能力,内 向者的表达能力非常糟糕,内向者胆小怕事且缺乏自信,内向者常常会 失去自我,内向者更容易被失败所困扰…… 内向者常常被称作生活和职场上的隐形人,然而他们并非一无是 处,如果人们愿意去调查,就会发现在内向型人格的群体当中,出现了 一大批社会精英。其中在商界就不乏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扎 克伯格、乔布斯、拉里·佩奇这样的精英。而在科学界和艺术界,内向 型的人似乎更容易获得成功,如贝多芬、达·芬奇、梵高、诺贝尔、爱 因斯坦等。事实上,内向者虽然在表现力方面的确有一定的欠缺,尽管 不像外向者那样善于表达自我,不像外向者那样长袖善舞,但是他们也 拥有自己固有的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同样可以确保他们站立在社会舞台 的中心。 目前有关内向者不好的判断,往往并不是生理判断和智力上的判 断,而是一种文化判断,可以说正是社会文化的外向型倾向,才导致内 向者成为被忽视和轻视的群体,这一现象在西方文化中尤其突出。通常 情况下,他们更加崇尚张扬式的表达。每日海量纯净版书籍,大师课精 彩分享微.信:dedao555 比如美国的文化尤为开放,因此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偏于 开放,在他们的文化中,害羞、内向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弱小的表现,这 一点在美国的职场文化及球场文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在他们看来,主 动表达和展示自己,往往是彰显个性的表现,也是精英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文化的倾向性是偏于内敛的,害羞 更像是一个褒义词,代表了谦逊和礼貌,代表了沉稳和理性,代表了端 庄和知性。当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及社会交流的增加,害羞者和内 向者往往偏于劣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向者与外向者并没有高低之分,他们只是拥 有不同的性格,那些看低和误解内向的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内向者身上 那些突出的特点,而一些内向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潜藏的能量—— 由于经常活在他人的误解中,他们也常常感到困惑,也常常迷失自我。 因此人们需要改变对内向者的陈旧观念和偏见,而这正是本书的主 旨。作为一本讲述内向者性格的图书,书中通过对内向者的特点进行分 析,重点谈到了内向者的优势和潜藏的影响力。本书先明确了性格的区 分问题,然后分析了内向者所遭遇的困境及突破局限的一些方式,接下 来重点讲述了内向者在社交、职场、商业、婚恋方面的出色表现,如何 完美展示和运用自己的优势,最后一章则对内向者潜在的力量做了总 结。 本书通过一些有关内向的心理学知识及相关的理论、方法、案例, 合理解释了内向者的能量,从而努力引导和帮助内向者认识自我、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挖掘和发挥出自身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内向心 怀偏见,或者对自己产生误解的内向者而言,本书是非常好的参考书。 第一章 走进内心世界,了解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 什么是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 人们经常会以性格的外向和内向来定义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而且他 们常常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外向的人喜欢表达;内向的人表现得更加沉 默,更加害羞。但这种定义和评价多少显得有些肤浅,真正的内向或者 外向并不那么简单。 “内向者”和“外向者”这两个术语,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卡 尔·荣格率先提出并使用的,后来心理学家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和伊莎 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母女进行了相关的性格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 的性格测试方法至今仍为各大高校和企业所使用),使得这两个术语开 始广为人知。而有关这两个术语的区别和联系,一直以来都和它们牵扯 到的社会性话题息息相关。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向型性格,什么又是外向 型性格呢? 作家苏珊·凯恩出版过一本《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她认为 内向或者外向的区别在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内向者更喜欢刺激较少 的环境,并倾向于安静专注,听得多说得少,在开口之前会思考。相 反,外向者在社交场合中非常有活力,通常坚定自信,能够同时处理多 个任务,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反应迅速。” 内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以主体为优先,注重个人世界的探索。作家马 蒂·O. 兰尼在《内向者心理学》一书中谈到了内向者的一些常见表现: ——将精力保存于内在世界,使其他人难于理解他们。 ——专注于思考问题。 ——在谈话前会犹豫半天。 ——避开拥挤的人群,寻找安静。 ——忽视其他人在做什么。 ——小心谨慎地与人交往,只参加经过选择的一些活动。 ——不会随意地发表意见,需要别人问及才讲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独处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受干扰,就会变 得焦虑不安。 ——以小心仔细的方式思考或行动。 ——不会有太多的面部表情或反应。 如果人们出现了以上几种表现,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是内向者。他 们更加注重内在的体验和感受,他们的能量源于内部的思想与精神,源 于个人的感知。而为了维持思想和精神能量的饱满,他们不太喜欢接受 更多的外界刺激,不太喜欢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对他们而言,过多参 与外界活动是一种能量的流失与消耗。 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以客体为优先,容易受到客体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人善于主动观察,感知能力很强,因此更在意别人的想法;凡事比 较积极主动,执行力比较强;平时喜欢与人交往,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 动,朋友很多;想法比较多,思维比较宽泛,而且乐于与人进行分享, 还善于表现自己;为人乐观开朗,感情外露,容易情绪化。 有的人喜欢结伴外出旅游,喜欢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喜欢和朋友 一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喜欢和同事们在一起工作,喜欢一起讨论。他 们总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总是对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总是微笑示 人,常常不拘小节。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外向型性格的人。 当然,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不能只是通过外在的一些形象和言谈 举止来给每个人定位,它们只是一种人格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每个人都有内向的特质,也具有外向的特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 响。绝对内向性格或者绝对外向性格的人基本上很少见,多数人都是内 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综合体,只不过会侧重于表现出某一种性格。某些 人的内向性格占主导位置,因此就会表现得更加内向一些;有些人外向 性格占主导位置,因此表现得更加外向一些。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内 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体,内向和外向处在这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现实 生活中,这个连续体的两侧都会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人生阶 段,这些性格可能会出现转化,从内向转向外向,或者从外向变得偏于 内向。 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人格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存在高下 之分,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内向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内向的人没 有外向的人那么有竞争力。在多数人看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 压力的增加,人们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就要拿出竞争的态 度和决心,就要表现出一些主动攻击的欲望,而这种主动攻击通常都需 要外向的性格来支撑。 比如外向的人更加开朗一些,善于从事社交活动,能够很好地处理 人际关系,对于社会各种人脉资源都有非常好的把握能力,因此他们在 拓展人际关系方面有着更高的天赋和更好的表现。而且外向的人比较自 信,他们对于所做之事往往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外向型的人比 较活跃,拥有广泛的社交事业和活动空间,他们更习惯于让自己融合在 群体中,因此在很多时候他们更
内向者优势:内向的你,该如何爆发潜在能量,展现自己的竞争力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11 11:49: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