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让对话进行下去 02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思考过快 刻板印象 这些思维习惯会背叛我们 自我中心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03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的种类 寻找论题 寻找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 发现之旅的几点线索:怎样才能找到结论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04 理由是什么 开始质疑的过程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来帮忙 理由的类型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05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检查有没有歧义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判定歧义 语境与歧义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歧义、定义和字典 歧义与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谁想说服你,谁就要负责解释清楚 歧义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06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到哪儿去找假设 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 从价值观到价值观假设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将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提示 了解其他人价值倾向的价值所在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价值观与相对性 找出并评价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举例说明 常见的描述性假设 定位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避免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假设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07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用质疑的方法找出论证中的谬误 让我们从评价各种假设出发 发现其他常见的论证谬误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利用以下这个关键问题 推理错误小结 扩展关于谬误的知识 谬误与你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 言和专家意见 我们需要证据 找出事实断言 证据的来源 将直觉作为证据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 将典型案例作为证据 将当事人证言作为证据 将专家意见作为证据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你的学术写作与证据 09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 从研究的样本来概括 从研究的测量方法来概括 片面的调查和问卷 将类比作为证据 专家观点什么时候最可信 10 有没有替代原因 什么时候应该去寻找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的说服力 找到替代原因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多种视角可作为寻找替代原因的指导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混淆“在这之后”与“因为这个”之间的关系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评价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和你自己的表达和交流 发掘潜在的原因 11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把一件事的结论用来证明另一件事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统计数字 12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找到省略掉的信息有好处 不完整的论证在所难免 可以帮你识别省略信息的问题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确切的数字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省略的信息还是找不到 13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结论 两面还是多面 寻找多个结论 条件句的衍生能力 备选的解决方法作为结论 让思维更灵活 小结 最后的话 译后记 前言 “我知道做个慎思明辨的人挺好的,会问很多恰到好处的问 题也挺不错,可我就是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不知道怎么个问 法。”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希望 我们能提供较为详尽的指导,鉴于此,我们专门撰写了这本书, 以满足大家的需求,目前这已是本书第11次修订了。只有公众都 能独立思考和判断,民主制度实行起来才会最有成效;也只有经 过批判性问题的层层考验后形成的决定和信念,才让我们觉得更 加理直气壮。任何东西想要进入我们的头脑,首先就得接受我们 信奉的一些特定标准的检验,我们为此备感自豪。 从开始写作时起,本书就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之中,我们不断 汲取来自我们的学生以及使用本书的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 方面,我们为本书的大获成功以及来自很多国家的广大读者的积 极反馈而感到无比振奋,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任重而道远,觉得 还需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努力来教导公众如何“提出正确的问 题”。新的意见和建议一多,对哪些需要牢牢把握,哪些可以不 予考虑,以及诸如此类的取舍也就越来越难做。每天都有人想尽 一切办法要说服我们,跟我们死缠烂打,其中很多人都喜欢钻牛 角尖走极端,而他们的论说诉诸情感的成分多,诉诸理智的成分 少。记不清在多少次的公开讨论中,我们遭遇到普遍的极度无视 证据、语言草率、错把声高当有理的情况。满足于似是而非,或 者说对真相漠不关心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我们一心追求的是,希望修订本既能保持这本书的主要特 色,同时又能适当调整内容以适应我们新的思考重点和读者不断 演化的新需求。比如说,我们首先想保留本书简明扼要、清楚易 懂以及篇幅短小的特色。经验告诉我们,这本小书出色地完成了 它的既定目标——传授批判性思考和提问的技能。40多年向学生 传授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经验也让我们确信,尽管学生们能力有差 异、术业有专攻,只要我们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向他们传授批判性 思维的技能,他们很快就能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各种实践。在学以 致用的过程中,他们的信心逐步增强,在重大社会问题和个人 问题方面,他们做出理性抉择的能力也与日俱增,哪怕面对从 前极少经历过的重大问题,他们也一样可以应对自如。 正因如此,本书才能实现其一贯秉持的,而其他书籍却无法 实现的一系列目标。它将使学生掌握一整套提问的技能,并且这 些技能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这些技能的训练都是在 轻松、自然的讨论中展开的。(我们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而 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本书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你 的想象,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实践之中。与批判性思维联系 在一起的种种习惯和态度,可以被灵活运用到消费、医疗、法律 及一般伦理和个人的抉择当中。当外科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时,为 本书所倡导的关键问题(critical questions)寻找答案就有可能变 成生死攸关的事情。此外,坚持用这些批判性思维提问也可以巩 固我们不断增长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 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谁会觉得本书特别有用呢?鉴于我们的教学经验里涵盖了各 种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我们很难想象出这本书对哪一门专业 或课程派不上用场。事实上,本书前10版曾被广泛应用于法律、 英语、制药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以及各 种门类的社科课程,同时还被普遍应用于无数的中学教学课堂 里。 本书特别适合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应用。普通教育学课程的老 师在第一堂课时就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这样当学生刨根问 底地想知道他们能从这门课当中学到什么的时候,本书就能一股 脑儿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当教师在英语课上训练学生写作说明文 时,也可使用本书,不仅在构思文章前可用它来参考怎样客观评 价各种不同的议论,而且同时还能用它来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应当 设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专门用来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 和思考技能的课程,本书自然可以成为课堂上的重中之重。 新版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首先,我们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内容,专门用来探讨各种认 知偏见以及缜密的批判性思维会遭遇的其他障碍。 • 其次,我们吸收了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 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 Slow)里的真知灼见, 并将它们贯穿到全书当中。我们尤其强调“慢思考”的重要性。 • 再次,在第11版中,我们继续在练习的前几篇文章里采取 设问的方式来自问自答,即对所读的文章边思考、判断,边加以 解答,这好比一个人正努力思考如何评价这篇文章,而读者则在 这个人的脑海里旁观整个思考的过程。我们认为,与其直接让读 者看答案,不如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接受、拒绝、修正和组织 这个答案的点滴过程,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现实的画面,了解用 来获取答案的批判性思维的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在这里借著名教 育家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一个知名比喻,他曾严厉批 评一些教师和培训师,批评他们只向学生展示知识园地里采摘的 缤纷花朵,而不给学生看使那束美丽的花环得以呈现的种植、除 草、施肥和修剪的整个过程。 • 第四,我们同时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社会属性(或称互动 属性)及其现实特征,即一个人提出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可 能会极大影响到他探询行为的价值。例如,很多读者在与人交往 时刚要跃跃欲试地秀一秀自己批判性提问的能力,就发现并不是 每个人都乐于见到别人对他们的信念展开批判性地盘问。有些互 动方法能在批判性的思考者与演说者/作者之间激发出更多令人满 意的对话,而另一些方法则难以奏效。我们建议,读者一定要注 意提问和倾听的策略,以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而不是迫使对方 关闭对话的渠道。比如说,有人一听完问题就会来这么一 句:“你怎么单单就盯上我了呢?”而这样的做法常常会让批判性 追问的进程就此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 最后,我们添加了许多新的例子和练习文章,更频繁地触 及当前的热点问题,体现批判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应 用。 虽然本书主要是从我们的课堂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但它 的目标在于指导绝大多数人培养更佳的阅读和倾听习惯。对于它 旨在培养的种种技能,任何一个不盲从、盲信的读者都需要将之 拿来用作理性判断的基础。本书所反复强调的批判性问题可以提 高我们的论证能力,不管我们受过的正规教育有多少。你在书里 的收获,相信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本书旨在鼓励你学习一项技能,而我们认为,这项技能将让 你活得更精彩;它不是别的,正是“批判性思维”。但是,我们有 些人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在那里,批判性思维根本没有存 在的必要,往往这个想象的世界里盛行的是以下这些情况。 •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宗教和政治问题时都能自主判断,决定 自己可以信什么不信什么,可以买什么账不买什么账。广告商、 市场促销员、公共问题专家、游行策划者以及各种世界观的倡导 者,只会向我们提供用来让我们做决定的关键信息,最终的结果 就是打造出一种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 • 而想要说服我们相信某件事的人,常常会向我们解释他要 我们这样做的种种不利之处。 •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对人生重大问题产生困惑之际,总是 很快就能找到一位可靠的专家、权威或大师。此外,这些充满睿 智的言辞
学会提问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