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为徐丽丽女士关于TA游戏的新书所成之序 ——托马斯·欧嘉瑞 瑞典心理学家、国际沟通分析督导师 当我于盛夏之时看着孙辈们在花园中嬉戏,园外的灌木和苹果树也 在透过低墙好奇地观察着我们,远方传来阵阵轻柔的波涛声。和千千万 万的祖父母一样,面对着生命轮回的奇迹,我只能将难以言喻的感受转 为会心的微笑。 同时我的微笑中却夹杂了一丝隐隐的忧伤,孙辈们的夏日是那样的 青春洋溢、那样的生气勃勃,犹如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而我却像亟待收 获的果实那样染上了太过浓重的色彩。孩子们被柠檬水和欢笑占据的夏 日仿佛无穷无尽,我这个年纪却感觉生命如此短暂。 生活本身充满了惊喜:来自我祖父农场的白玫瑰,在我的花园中散 发出浓郁芳香;当我和小孙子一起散步时,他信任地将小手放在我的手 中。生活中的烦扰和伤痛也同样难以避免:要付的账单、待洗的碗筷、 手上的关节炎等。生活的滔滔长河将一切好的和不好的东西不加区分地 推给我们,直到我们生命退潮的一刻。 孩子意味着新的生命。对于孩子来说生命就是单纯的存在,没有条 条框框的束缚。在成长之路上他们渐渐会明白:他的故事有一天也会结 束。在遥远和未知的未来的某一天,他也会告别这个世界。 当我们初次进行这一内视时(通常在十多岁),生活就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我们发觉有必要在各方面塑造自己:我们可以,或者说, 我们必须做出各种选择,而这些选择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未来的 生活。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对“我”本身的觉察就是我们一切的中心,而其 他人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我们身旁游走。我们并不是孤单一人,不管 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物种,我们和其他的人、动物、自然及宇宙 力量的冲突碰撞不可避免,导致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难以忘却的伤痕。 我们的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悲痛和耻辱)有时也能帮助我们克服 险境。 这本书点明,在日常的人际交流中存在着太多本不该存在的痛苦。 看似无伤大雅的谈话、看似积极友善的举动,结果可能会让所有被卷入 的人感觉糟糕透顶。人际沟通分析学(Transactional Analysis,TA)中 将这种谈话或举动称为“心理游戏”或“游戏”。已经被定义的游戏不胜枚 举,区分和应对游戏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避免游戏意味着进一步的亲 密、互相给予积极安抚和互相认可,而不是冷淡和伤害彼此。如果我们 不在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快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我们会比现在快乐得多。 徐丽丽经年研究TA,对TA有很深刻独到的见解,她本人也是一位 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此书中,徐女士对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典 型游戏进行了深入探索。当艾瑞克·伯恩首次察觉到游戏的现象时,他 结合了自己在加利福尼亚十多年的生活工作经验。他的《人间游戏》一 书甫一问世便名声大噪、畅销一时,因为人们在书中能找到自己的影 子,据此他们能学到如何停止自身的游戏并且和他人相处更加融洽。 《人间游戏》切实地帮助了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更好地相处。我也希 望徐丽丽的这本书能同样地帮助中国大众提高生活质量。 本书的原理原则与伯恩的书相似,只是以当代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的 案例和应用为材料,在心理学的学术角度上高度一致,但是比伯恩的书 更容易让当代中国人接受。“相同的心理学,不同的文化背景”是适用于 全世界的准则。徐丽丽的工作令人钦佩,据我所知美国和欧洲,尚未有 过针对本地文化背景的TA游戏书籍。我本人在瑞典和中国教授TA时也 一直使用伯恩的原著。徐丽丽为在中国文化中传播TA这门实用的心理 学理论和方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作为徐丽丽的TA导师我深表喜悦和自豪,至今我们合作已有13年 之久。她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深谙使用TA帮助来访者之道,同 时也善于利用TA解决自身困惑。徐丽丽亲自践行了TA的一个核心思 想:“TA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都能够运用TA相关知识提升交际水平及 生活质量。”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教师及企业顾问也会发觉TA不光能 用来改变来访者的生活,同时也能改变自身生活。 艾瑞克·伯恩在20世纪70年代初逝世,他也会很开心地看到他的思 想能在这本书中变得如此具有中国特色。他的儿子泰利·伯恩曾对我谈 及他的父亲对亚洲文化具有浓厚兴趣,这也是我乐于见到TA能更好地 融入中国文化的一个原因。对于新一代人来说,在他们为自己和他们所 爱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时,本书为他们铺平了道路。 托马斯·欧嘉瑞 Thomas Ohlsson Knabackshusen,Sweden,May 26,2018 再版序 我与TA的亲密之旅 学习TA(人际沟通分析学)12年了,有时总在朋友圈里分享相关 的理论,所以大家会说:“你的TA(他)理论。”其实想想,人的一 生,无时不在和“他她它”打交道。 但我们和“他她它”沟通的感觉却是如此不同。有时,不用语言,我 们便知彼此心意;有时,满怀真诚,却误会重重;有时,明明想靠近, 却口出恶言,让对方远离;有时,我们沉默相对,再也不想开口。 记得还在读研究生时,因为论文的问题去和导师沟通。我一见学术 方面的权威就会紧张,所以谈话进行得很沉闷,感觉老师都快睡着了。 这时我的另一位同学进来,她一进屋马上就和老师开起了玩笑,就像有 什么照亮了屋子,我感觉三个人都放松下来,老师也精神了,谈话变得 异常轻松。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沟通方面的理论流派产生兴趣,直到我发 现TA,才明白,原来是那位同学的自由儿童状态感染了老师,也感染 了我。而我,在权威面前,一直是个只知道顺从甚至胆小的儿童,当一 个成年人仍用这样的顺从儿童状态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别人也会感到困 惑和不自在,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学习TA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很多时候在沟通之前,我们已 经预设了固定的结局,这是“沟通游戏”;有时,我们总让自己扮演可怜 的受害者,这是“戏剧三角形”;有时,我们不知道对方认为这个问题很 严重,所以完全忽略对方的感受,这是“漠视”;有时,我们明明心中有 爱,却不知如何表达,这是不能给予“安抚”;有时我们用刻板的态度去 看待对方,沟通之前就认为对方“不好”,这是错误的“心理地位”;有 时,我们话里有话,却怪对方听不懂,这是“隐藏沟通”。 从没有一个理论,把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解释得如此具体,让看不见 摸不到的沟通过程变得那么清晰。每当我们遇到沟通方面的问题,得到 的建议总是“要倾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说话要有技巧”,但怎 么做到这些,没人清楚地告诉我们。所以在咨询室里,深受沟通问题困 扰的来访者,常常诚惶诚恐地问“这句话该怎么说”,恨不得有个人把自 己应该说的每个字写出来,而TA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选择TA作为自己咨询中主要的技术,不仅因为它对沟通问题的 简明有效,还因为它的风格:温暖、朴实、包容、坚定。任何一种流派 的风格无一不带着创始人的烙印。我们已无缘见到创始人艾瑞克·伯 恩,但从TA的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 我学习TA的老师,是来自瑞典的Thomas Ohlsson,中文名字叫欧嘉 瑞,但我还是喜欢叫他“托马斯”,有时我们私下叫他“老托”。 2006年1月我到首都师范大学参加TA培训时正在读研,当时想用TA 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用到一篇发表在国际TA杂志上的 论文,但在国内找不到。我心怀忑忐地求助托马斯老师。培训结束后不 久,我收到了他从瑞典寄来的文章复印件。由此我联系上了问卷的作 者,然后写邮件问能否使用他的问卷做这个研究,他很快回信并发来了 问卷。后来我的导师和同学们知道我是用这样的方法得到问卷时都觉得 惊讶,TA学者们的热情和在学术方面的无私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我无法把他称为老人,因为他是那么有活 力,像儿童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孜孜不倦地探索),托马斯在北 京出行一般是坐公交车或是地铁,现在他对北京地铁的熟悉程度超过了 我。 有次我带他参观北大。中午吃饭时他一再强调我们要吃得简单些, 于是我就在北大的饺子馆花了十几块钱招待我的导师。后来因为教学的 关系,他曾在北京的很多大学就餐,还饶有兴趣地跟我分享哪个大学的 饭好吃。他生活的朴实和简单与我们现在的浪费奢靡之风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也让我时时反省自己。 从托马斯开始在台湾讲授TA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这些年里,他一 直坚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每去一个不同的城市,他都会去当 地的古迹。在北京,他自己去了周口店,他在北京和西安看古城墙,他 去过故宫6次。他坚信所有的历史都是相通的。他认同瑞典伦德大学的 老师艾尔夫·尼尔森的观点:当前的人类应该叫“心理人”。跨越不同的 种族和文化,我们同属于“心理人”,所以我们有能力相互沟通,而不是 通过盲目的愤怒和相互毁灭来解决冲突,我们有能力了解我们自己和他 人的情绪。去年末,结束培训后我们坐地铁,我说今年我不回家过年, 要去一个好朋友家,他很敏锐地问我:“这是你第一次不跟家人一起过 年吗?”我说:“是的。”他说:“春节对一些人来说是快乐的节日,对有 些人来说,未必是。”那一刻,我明白他跨越文化的隔阂,读懂了我面 对春节的复杂情感。就是因为这种包容的态度,托马斯把TA与中国文 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0多年来,托马斯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传授TA已达10000个小时, 仅花费在飞机上的时间就超过1000小时。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在中 国推广TA的那份坚持,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心理学者 内心的坚定和强大的力量。 在我看来,这就是TA的精髓。 8年来,对TA的学习让我的内心变得轻松,同时也变得强大。在心 理咨询师这条职业之路上,我走得越来越从容坚定。 最后,请允许我向陪伴我一路走来的人们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无私的付出与支持让我的内心永远充满温暖。 尤其要感谢张浩溥和徐峥航两个小朋友,你们曾带给我那么多的快乐! 都说爱人是最好的治疗师,感谢我的周老师,你用心的陪伴让我不 再孤单,你的支持和包容让我不断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感谢我的督导托马斯,无论我的节奏多么缓慢,你都没有放弃对我 的信心。 感谢TA小组的成员,8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们日益亲密,每次的小 组活动都让我如沐春风。 感谢我的闺蜜们,洁琳、赵丹、季静、马雯、聪慧、改改、君妍、 亚芬、陈蕾、王蕾、杨颖、秀坤、煜蕾、飞飞、娟儿,每每我遇到困 难,是你们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让我振作,勇往直前。 本书再版的时候,我的儿子小周末刚刚出生,我在44岁的时候有了 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TA和心理学在我生命中 的重要性,她为我打破了命运的局限性,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 新的希望。 写这本书,是为了有一天,我们不再用潜台词对话。我们可以更真 诚更勇敢地表达心中的信任和亲密!因为,只有拥有了人与人关系中的 信任和亲密,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徐丽丽 2018年6月于北京 引言 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常识 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负面的情绪都和我们

pdf文档 沟通赢家

心理学 > 人际沟通 > 人际沟通 > 文档预览
299 页 0 下载 88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沟通赢家 第 1 页 沟通赢家 第 2 页 沟通赢家 第 3 页 沟通赢家 第 4 页 沟通赢家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94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user2021-04-11 09:02:08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Hub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多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