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孙周兴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16 ISBN 978-7-208-13675-5 Ⅰ.①未… Ⅱ.①孙… Ⅲ.①尼采,F.W.(1844~1900)-形而上 学-思想评论 Ⅳ.①B516.47②B08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44798号 责任编辑 薛羽 封面设计 张志全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04BZX036) 未来哲学序曲 ——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孙周兴 著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 出版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www.ewen.co) 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发行 常熟市新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635×965 1/16 印张17 插页4 字数227,000 2016年5月第1版 2016年5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208-13675-5/B·1170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定价 48.00元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虚无 第一章 叔本华与虚无主义 第一节 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 第二节 以悲剧性反悲观主义 第三节 积极的虚无主义 第二章 瓦格纳与现代性[1] 第一节 瓦格纳:艺术与革命 第二节 尼采反瓦格纳 第三节 颓废现代性 第三章 苏格拉底与科学乐观主义 第一节 悲剧艺术 第二节 悲剧哲学 第三节 苏格拉底主义批判 第四章 被钉十字架的上帝 第一节 疯子之言:上帝死了 第二节 基督宗教的起源 第三节 民众的柏拉图主义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第四节 狄奥尼索斯与被钉十字架者 第二编 谎言 第一章 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 第一节 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 第三节 形而上学的尼采 第四节 尼采的形而上学 第二章 非道德论者的道德观 第一节 第一个非道德论者 第二节 根本就没有什么道德行为 第三节 道德的起源 第四节 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 第五节 非道德论者的道德观 第三章 快乐的与不快乐的科学 第一节 理论人与科学的妄想[4] 第二节 快乐的科学? 第三节 是语文学还是现象学? 第四节 作为谎言的科学 第四章 尼采与启蒙二重性[1] 第一节 我反对卢梭的18世纪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第二节 精神大贵族伏尔泰:“辗碎贱民!” 第三节 我是光明:呵,但愿我是黑夜! 第四节 尼采与中国的启蒙问题 第五节 尼采又热了,意味着什么? 第三编 生命 第一章 作为哲学家的狄奥尼索斯 第一节 尼采与狄奥尼索斯学 第二节 艺术二元性: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 第三节 狄奥尼索斯反对苏格拉底 第四节 狄奥尼索斯反对耶稣基督[28] 第五节 作为肯定原则的狄奥尼索斯精神 第二章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形象 第一节 查拉图斯特拉的起源:尼采如是说 第二节 查拉图斯特拉的起源:爱默生与穆勒 第三节 作为非道德论者的查拉图斯特拉[18] 第四节 永恒轮回思想的思想家 第五节 查氏与狄氏:舞者的风格 第三章 权力意志 第一节 未完成的哲学大书《权力意志》 第二节 何谓权力意志?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第三节 权力意志、超人与极端主体主义 第四节 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 第四章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第一节 永恒轮回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永恒轮回思想的证明 第三节 永恒轮回的实存论意义 第四节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结语 未来哲学序曲 第一节 未来哲学的后哲学意义 第二节 未来哲学的实存论前提 第三节 未来哲学的技术—艺术—政治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总目录 自序 一 好些年以来,我一直有心写一本尼采书。但尼采好读不好写。尼采的中 国接受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所谓“哲人”和“哲学书”而言,尼采在中 国被译和被读得最多——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居然已经有十几 个中译本!我也算添乱,于2009年出了一个新译本,据说已经是第14个 或者第15个译本了。但,比较而言,有关尼采的汉语研究文献却不在多 数,有意思的研究著作差不多是屈指可数的。原因何在呢?我以为,主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要在于,尼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不做推论的—论证的—辩护 的哲学,而是反传统哲学之道而行的。因此,读罢尼采,抒发点点滴滴 的感受和情绪可以,而且也可能是有趣的,但要形成一本严格学术意义 上的“论文”或者“专著”什么的,却是难的。 尼采自己仿佛也预见到了这一点,他说:“人人都在阅读我,但没有思 考我”。 所以,每每有研究生跟我说“我要做尼采研究”,我就要为她/他捏一把 汗:行么?你行,今天日趋严苛的学科制度也容不下你呀。曾经有一位 博士生开始时用极为抒情的方式——十分尼采的方式——写了一本论 文,我首先只好否掉它,让他改变这种诗意写法,因为恐怕论文送审通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一点悔意。 二 尼采创作生涯约20年,通常被分为早、中、晚三期——有意思的是,这 三期之间差不多都是6—7年的时间间隔,显示出一种思想运动的神奇节 奏。 早期尼采(1869—1876年)以《悲剧的诞生》(1871年)和《不合时宜 的考察》(1873—1876年)为代表作。在前书中,尼采借助于希腊悲剧 来讨论艺术文化的本质,推崇把“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这两 种原始力量融合起来的希腊悲剧艺术。而在后书中,尼采展开了对同时 代文化现象的批判和考察。此时的尼采对瓦格纳赞赏有加,指望通过瓦 格纳的音乐来复兴悲剧文化,从而也就是复兴欧洲文化和欧洲精神。 中期尼采(1876—1882年)写有三本重要著作,即《人性的,太人性 的》(1878年)、《曙光》(1881年)、《快乐的科学》(1882年)。 尼采本人把自己这个时期的哲学称为“上午的哲学”。从风格上看,尼采 此时开始采取“格言”和“警句”的表达形式,这种不乏诗意的风格一直保 持到其创作生涯的终结,成为尼采的标志性文风。在题旨上,尼采这些 著作主要着力于对“颓废”(decadenca)现象及其道德和宗教根源的揭示 和分析。特别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对基督教的指控达到了极致, 终于喊出“上帝死了!”的骇人口号。 晚期尼采(1883—1888年)著述最丰,尤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1883—1885年)、《善恶的彼岸》(1886年)和遗稿《权力意志》 (1886—1888年)为重要代表。应该说这是尼采哲学的顶峰时期。在这 个时期,尼采终于提出了自己对于个体此在之意义问题的解答,以及对 西方文化的基本“诊断”和“疗法”。尼采的“诊断”传达在他的“虚无主 义”命题中;而其“疗法”则是由三个基本词语——“超人”、“权力意 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来表达和组织的思想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尼采三个时期的思想各有所重,但三者之间并未构 成重大的断裂,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连续的推进。也就是说,尼采三个 时期的思想目标是贯通的。早期尼采思考的是一种完美的文化状态,一 种文化理想;中期尼采重在对基督教、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文化的批判; 晚期尼采在深化此前的虚无主义批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权力意 志”和“永恒轮回”哲学,并以“一切价值的重估”和“超人”理想提出对未来 人类文化的期许。必须认为,尼采关注的问题是前后一贯的,那就是: 个体此在(Dasein)的有限性和真实性,或者说个体实存(Existenz) 的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种文化和人性的可能的完美状态,一种美好 生活的可能性。 由此也可见,尼采思想中的一些因素表面上看来不免吓人,实质上却是 深含着对于当下文化和人类未来生活的关怀的。 三 尼采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骄傲自大,狂野刻薄,故似乎命定脱不 了受人误解。特别是身后经过他妹妹福斯特伊丽莎白·尼采的不良运 作,然后又经过法西斯主义者希特勒的折腾,尼采被搞成一个“反犹主 义者”。现在我们看到,这实在是一大冤案。尼采固然有贵族派头,或 者说想装成一个贵族(他经常自称是“波兰贵族”),但即便到他最后的 《瞧,这个人》一书中,他仍然表明了对于犹太人的好感和对于本族德 国人的厌恶。尼采本身与被流传的尼采真的可以说是两回事。 就思想而言,法国哲人德勒兹在他的小书《解读尼采》中说:读尼采必 须避免四个可能的误解:其一,是关于“权力意志”,即相信尼采的“权 力”意味着“支配欲”和“权力欲”(汉语中的“权力”一词就有强烈的暴力含 义);其二,是关于“强者”和“弱者”,即相信在尼采那儿最强有力者是 由于最有力而成为强者(这与关于“权力意志”的误解有关);其三,是 关于“永恒轮回”(也有人把它译作“永恒复返”),即认为它与从希腊 更多电子书 http://pdf.018zy.com 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那里借来的一个旧观念有关,相信它与循环或者 同一的回归有关(汉语学界特别喜欢把尼采的“轮回”说与佛教的轮回观 联系起来);其四,关于尼采后期著作,即相信它们由于精神失常而趋 于极端和失了信用(我们常听说“尼采是个疯子”,优雅一点的说法,是 说尼采是“精神自杀者”)。 [1] 德勒兹所讲的四个误解是确实的,而且实在是难以避免的误解——有的 还不一定完全是误解。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我们恐怕还不能全都怪理解 者(读者和研究者),也得怪尼采自己——尼采不是一个严格的和显白 的思想家。但至少,德勒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醒,要在写作中尽量少 给尼采理解添乱,也少给尼采添乱。 四 虽然我说尼采算不上一个显白的思想家,然而,如若像列奥·施特劳斯 及其弟子们所主张的那样,说尼采玩的是哲人“隐微术”,说尼采是一个 阴险的谎言哲学家,我大约也是不能苟同的。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表达 上,尼采都不像他的后辈哲人海德格尔那样低沉幽暗。尼采运思真挚, 甚至太率真了,而且总是想直抒心情,甚至经常给人急吼吼的感觉。 有一回在外地演讲,讲尼采,我突发奇想:能否直白简单地道出尼采思 想的要义?当时我提出了三句话: 1.人生是虚无的; 2.文化是虚假的; 3.生命是刚强的。 这是我理解的“尼采三句话”。这样的“尼采三句话”是不是太简化了呢? 思想家的思想可以这样来笼而统之、简而化之么?——当然不能。但事 后细想,这三句话的思想逻辑还是蛮有力量的。三句还不够吗?还不够 艰难吗?要能说清楚上面这三点,哪怕是说个大概,哪怕是没有完全说 清楚,我认为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了。不信你来试试看? 这三句话的逻辑是尼采思想的动因。尼采从他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 开始,就在说这三点
尼采经典著作及研究丛书(四册全)
文学 >
文学 >
文学 >
文档预览
253 页
0 下载
99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user 于 2021-04-13 06:00:37上传分享